吉尼斯记录书本的目录(厉害了,这21根竹简,最

新闻报道】清华简《算表》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清华大学举办授牌仪式

2017年4月23日,清华大学迎来了一项历史性的里程碑事件。清华简《算表》在这一天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正式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十进制乘法表,并在清华大学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仪式上,同时发布了最新一辑的整理成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于2008年入藏的一批珍贵的战国时期竹简。这些竹简作为古代重要的书写载体,为我们揭示了战国时期丰富的典籍内容。早在殷商时期,古人已经开始使用竹木制简编册,用于记录文字。这些竹简在南方的高水位地区得以保存至今,得益于良好的隔绝空气条件。经过种种途径的出土,我们得以一窥其真容。

清华简并非通过正规考古发掘出土,而是经过学者李学勤等人的努力确认后,由校友赵伟国出资捐献入藏。这批竹简共计有2496支,其中完整的简约有1900支,书写精良,字体优美。经过专家考证,这些竹简属于战国中晚期的楚简,其时间经过AMS碳十四年代测定为公元前305年正负30年。

自清华简最早公布以来,其重要性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特别是《保训》篇的公布,更是引发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此后,清华简陆续公布了七批整理成果,每一批都为我们揭示了战国时期的不同面貌。

在本次授牌仪式上,《算表》作为清华简的重要成果之一受到了特别关注。《算表》由21支简组成,虽然没有篇名,但因其展现出的实用运算功能和表的形式而得名。尽管其中有4支简上端残缺,但整个《算表》的运算展开足以推断出缺失的内容。《算表》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字的抽象功能,用楚文字书写的整数和分数进行计算,表明了中国古代文字所表示的数字具有完全抽象性。运算采用的是我们熟悉的十进制。

清华简的整理者揭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发现:根据《算表》,可以进行开根运算。关于当时是否真正使用了这一功能,我们尚无法确定。

《算表》的出现时间可追溯到公元前305年以前。对于早期数学的传世文献记载非常有限,《算表》如同吉光片羽一般散落在诸子书中,如《管子》中的“九九表”记载:“七八五十六”“七七四十九”“六六三十六”等。这一珍贵的文献资料,作为我国最早的实用算具,《算表》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也填补了先秦时期数学实物文献的空白。

更令人兴奋的是,清华简中的《筮法》为我们详细描述了占筮的原理和方法,其中还涉及了学界一直热议的数字卦。这些珍贵的资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数学和占卜文化的重要线索,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和文明。这些发现无疑为我们揭示了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探索和研究的机会。

|邮政物流单号查询|中国邮政物流|邮政快递单号查询|邮政快递电话|邮政快递收费标准|邮政快递包裹查询|全球邮政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