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精神,特殊担当”——记上海抗疫系列之二十八
随着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4月4日傍晚的公告,全市迎来了新一轮的核酸采样工作。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筛查,涉及超过3000万人的检测,具有里程碑意义。
随着“下楼做核酸啦!”的呼喊声,上海进入了疫情防控的决战时刻。全市的核酸筛查是为了彻底排除风险点、切断传播链,以期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的目标。面对2500万的常住人口和千万左右的流动人口,此次筛查任务尤为艰巨。
刚刚完成的前一轮核酸筛查,以黄浦江为界,累计筛查人数庞大。而这一次,全市在一天之内完成一轮覆盖的核酸采样,规模之大,创下历史纪录。全国各地火速驰援,各省市医务人员组成的国家援沪医疗队以及10多个省市的援助医疗队,披星戴月集结抵沪。
上海全力以赴,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在决战前夜,各居(村)委办公室灯火通明,工作预案精确到分钟。4日凌晨,冲锋号吹响,全城总动员,争分夺秒。
从青浦区星尚湾物业大厅的志愿者穿上防护服、拉好引导线,到普陀区长风三村党员志愿者化身“大白”挨家挨户进行采样,再到上海内环高架路内规模最大的社区中远两湾城18个核酸采样点位的开工,上海的每个角落都在为抗疫努力。温情与郑重交织在一起,这场战役由千万市民合力完成。
这一天,采样现场的温情满满。“亲爱的孩子,你们埋头苦干,不惧挑战,是为了换取千姿百态的明天。辛苦了,保重!”这不仅是对孩子们的鼓励,更是对所有参与抗疫工作者的赞美与致敬。此刻的上海,因每个人的付出与坚守,更显坚韧与温暖。在春光烂漫的上海,一场特殊的全民行动正在上演。市民们纷纷响应核酸采样的号召,仿佛把这个日常任务当作节日一般对待。其中,不乏有趣的小插曲。有孩子们穿着最时尚的纸板恐龙外套,摇摇摆摆地走进采样点,张嘴大声配合采样队员的工作。男士们则把采样点的塑料凳当成了商务场合的大班椅,衬衣熨得平整、皮鞋擦得铮亮。美丽的女士们更是早早互相号召,希望把最美的形象展现给远道而来的医护人员。隔离的日子虽然隔离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却隔离不了人们的爱与关怀。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上海的市民们通过各种方式为援沪的医护人员表达着深深的感谢。无论是志愿者们列队鼓掌相送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人民医院采样队员离开的场景,还是小区居民连绵的喊声感谢江苏援沪医疗队的辛勤付出,都展现了上海人民的真挚情感。这些天马行空的创作和温暖的举动,让封闭的上海人每天都被逗笑几回,也让他们更加坚信同心协力、迎难而上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上海必然能够打赢这场战斗。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记录了这些感人的瞬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众志成城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