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什么季节 夏至是什么季节意思

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位,自古以来便是人们观测天文、掌握农时的关键节点。早在公元前七世纪,我们的祖先便通过土圭测日影的方式确定了夏至的到来。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夏至之名的由来,在于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这时,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最长,愈往北,白昼愈长。

想象一下,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有13小时多一点,而杭州市则达到了14小时,北京更是超过15小时,黑龙江的漠河的白昼时间更是超过了17小时。这样的长日照时间无疑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光照。夏至之后,太阳直射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时间开始缩短。民间有句俗语说:“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生动描绘了这种变化。而南半球正经历寒冷的冬季。

我国古代对夏至有着独特的理解,将其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时节,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阳性的生物开始衰退。鹿的角因属阳,所以在夏至时开始脱落;而蝉则因感受到阴气的生而鼓翼而鸣;半夏作为一种喜阴的药草,也在这个时节出现。

夏至后的15天,被我国民间分成三个“时”,这期间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地区的降水一般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此时正是农田管理的重要时期,各种杂草生长迅速,与作物争夺养分,同时也是各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及时的中耕除草是夏至时节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

虽然夏至标志着炎热的夏季已经到来,但并不意味着最热的天气已经到来。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才会迎来最热的天气。“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过了夏至,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进入田间管理时期,而高原牧区则进入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此时华南西部的雨水增加明显,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果此时出现夏旱,一般可望解除。但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在六月下旬出现的洪涝次数虽不多,但程度较为严重。因此各地需特别注意做好防洪准备。同时对于华南东部来说夏至节气是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其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出现伏旱现象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便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总的来说夏至是夏季的重要节气它不仅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更在农业生产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地应依据其气候特点做好相应的农事管理确保农业的丰收。

韵达物流|韵达快运|韵达速递|韵达速运|韵达快递查询|韵达快递单号查询|韵达快递人工客服|韵达快递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