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星Galaxy S10+的全方位突破与手机细分市场的双刃剑效应
今年二月末,三星重磅推出了全新的旗舰手机Galaxy S10系列,其中的Galaxy S10+堪称全能旗舰的典范。这款手机几乎无短板的卓越表现令人瞩目:创新的屏幕技术、卓越的显示效果、顶级的综合性能、超薄的电池旗舰设计以及无线反向充电的尖端技术。甚至在拍照方面,Galaxy S10+在华为P30 Pro发布后依然稳坐DxOMARK前后摄像头的全球总分第一宝座。这不禁让人对三星的实力深感钦佩。
在赞叹之余,我们也应看到三星在手机行业的特殊地位。Galaxy S系列之所以能连续十年稳坐安卓机皇的宝座,背后依靠的是三星强大的自主产业链:自研屏幕、处理器、内存、摄像头、电池,甚至机身冶金技术和涂料技术。这种全方位的自研能力,使得三星有能力打造出像Galaxy S10+这样的全能旗舰产品。而其他品牌往往因成本或技术限制,无法做到如此全面。
那么,对于广大其他手机品牌来说,如何在不能与Galaxy S系列正面竞争总体配置的情况下进行竞争呢?答案就是细分市场。在今年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一位手机行业的大佬以一个典型的国产热销手机为例,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强化特定功能(如拍照)来赢得消费者关注,从而在其他方面节约成本。这就是细分市场的一个典型案例。
简单地说,“细分市场”的手机策略类似于田忌赛马:通过关注消费者最关心的功能点来强化产品卖点,放弃或弱化消费者不太关心的其他功能。这种策略对于部分消费者重视的卖点进行大幅强化后,这些细分市场手机甚至可以在特定方面超越同期行业旗舰水平,实现对目标消费者的强吸引力。这种策略也存在明显的双刃剑效应。
针对少部分消费者关注的卖点进行强化,确实能够吸引特定用户群体,但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用户画像。比如去年推出的某款国产“游戏手机”,其背部设计极度夸张,显然是为游戏玩家量身打造。这种鲜明的用户画像在非目标用户眼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美图手机上,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和市场定位使其用户画像过于鲜明,可能会限制其市场扩张。
这并不意味着细分市场手机就不好。一方面,对于一部分用户来说,他们并不反感这种用户画像。另一方面,这也需要厂商有足够的智慧和策略来平衡打动核心目标用户与满足非核心用户的需求和审美之间的关系。比如中国消费者在买手机时注重的“性价比”,其实就是一种主观上的细分市场体现。各人在他们最在意的部分看到了更好的相对配置,而选择性地忽略了他们不太在意的部分。同时现在绝大多数千元级以上的智能手机都会针对游戏性能和拍照效果进行宣传和推广,这也是针对特定用户需求的市场策略。如何把握这个度的问题是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