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关于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是否与反犹主义有所关联的问题,在知识界一直存在争议。这一争议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双方各执一词,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而现在,被誉为“黑色笔记本”的海德格尔私人笔记本的公开出版,或许将为我们揭示真相。
这些被称为“黑色笔记本”的日记,覆盖了海德格尔在二十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的生活。这些日记的整理者和编辑彼得·特拉夫尼表示,从这些日记中可以看出,海德格尔的反犹主义与他的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笔记本共1200页,记录了从海德格尔的青年时期一直到他去世前的思想演变。其中包含了他在德国时期的反犹主义立场和信念。这些日记的出版计划曾一直被搁置,直到最近才被允许面世。
彼得·特拉夫尼是马丁·海德格尔研究协会主任,被海德格尔家族选定为这些笔记本的整理者和编辑。他表示,在即将面世的新材料中,“有些非常令人震惊,有些我们从未见过。”特别是海德格尔在意识到德国走向失败时的情绪反应,其中涉及到对犹太人的愤怒和极端敌对态度。海德格尔曾从个人层面表达过反犹态度,而在这些日记中,他的反犹主义与哲学之间的联系更加明晰。
海德格尔:哲学与的纠结
海德格尔,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曾身居弗莱堡大学校长的高位,但历史的阴影却与他的名字紧密相连。当阿道夫·掌权后,海德格尔加入了党,这一身份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尽管他在二战后失去了教职,被停掉了教职,直至1951年才得以恢复,但他的这段历史仍然成为争议的焦点。
圣盖伦大学的格罗索教授认为,关于海德格尔与的争论极为荒谬,因为真相尚未揭开。对于拉巴特博士论文中的《海德格尔、艺术与政治》,格罗索教授表示期待,他提到谨慎地、批判地重读海德格尔是必要的。这本书是拉巴特对海德格尔深入研究的成果,他在书中坚决地指出海德格尔的身份并不是一个意外或疏忽,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有动机的选择。拉巴特认为,即便只有十个月的经历,也应当被看作是错误。他不赞成减轻海德格尔的政治责任,而只寻求公正、公平和正确。
与此另一位英雄赵尚志的命运引人关注。这位与杨靖宇齐名的英雄,在身受重伤被捕后英勇牺牲。日军残忍地锯下他的头颅,将尸身抛入松花江。赵尚志的头颅曾被日军四处巡展,甚至准备密封保存后送往日本炫耀战果。这位英雄的头颅一度失踪,成为长达62年的谜团。据说,一位名叫倓虚法师的僧人曾救下这具头颅,将其埋在长春护国寺内。这一线索是由参与赵尚志的日本战犯东城政雄和田井久二郎透露的。经过岁月的沉淀和多次,终于在2004年被沈阳军区的作家姜宝才找到并确认为赵尚志的头颅。至此,这段历史谜团得以解开。这段经历不仅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忍行为,也展现了赵尚志坚定不移的抗日精神和对祖国的忠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