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上楼不上楼,应该让农民说了算

标题:人民财评:乡村建设应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成为决策主角

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再次强调乡村建设的核心原则:保留乡村特色风貌,避免大拆大建,尤其强调村庄拆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正值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第一年,这一表态彰显了乡村建设的真正目的——为农民而建,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需求。

众多新建农村社区虽然外表整齐漂亮,配套设施齐全,但农民对其态度却千差万别。对于那些不需要花费太多钱,同时能够继续种地、养殖,且享有医疗、教育等配套服务的社区,农民自然欢欣鼓舞。对于那些为了“上楼”而需借贷,集中居住后生产不便、生活成本增加、工作难找的社区,农民的态度则显得不那么积极。这一切的差异,都指向了同一个核心问题:村庄合并和建设是否真正尊重了农民的意愿和需求。

村庄合并和集中居住,涉及到居住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甚至社会关系的重组。这些变化对农民来说非同小可,因此尊重他们的意愿、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顺应农村产业、劳动力转移以及自然资源等条件的发展,使合村并居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必须防止社区建设盲目进行,忽略了农民的切实需求,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农民的不满。

在推进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的参与和决策至关重要。他们是否愿意搬迁、搬到何处,这些都应该由他们自己说了算。我们必须避免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推进合村并居、撤村并居、集中上楼等政策。否则,不仅会失去村民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共同组织的基础,也违背了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初衷。

乡村建设,要符合农村的特点。尽管城镇化率不断提升,但仍有几亿农民生活在农村。城市和乡村应协同发展,各有特色。村庄合并和建设应遵循村庄自身的发展规律,深入挖掘乡村建设的丰富内涵。我们要将农民生活、农村产业、农村风情融为一体,让建设好的乡村充满乡愁,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建设也要充分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乡村建设需要有产业支撑。有关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积极支持乡村休闲旅游、拓展农业增收功能,为农民提供稳定而持久的就业机会。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把农民最迫切的需求解决好,提升农村的宜居性和农民的幸福指数。

乡村建设是为了服务农民、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在推进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需求,因地制宜、稳扎稳打,避免一刀切和形式主义。让我们共同努力,把乡村建设成幸福美好的家园,让农民过上更有奔头的好日子。

|邮政物流单号查询|中国邮政物流|邮政快递单号查询|邮政快递电话|邮政快递收费标准|邮政快递包裹查询|全球邮政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