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世界格局来看,仅有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权利,这一权利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他们拥有一票否决权。这一权利在多个国家的战争决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以叙利亚战争为例,中国多次投出否决票,体现了其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担当。
在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中,中国并未投出否决票,而是选择了放弃,并立即撤回了侨民。为何中国会有这样的选择?为何不选择一票否决呢?
回溯到2011年,利比亚爆发了示威游行,欧美国家开始资助这些示威者,直接介入利比亚战争。他们开始瓦解利比亚的政权,实质上就是在发动战争,试图推翻卡扎菲政权。英国等欧美国家甚至违反了国际协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直接进行干预。
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过程中,通常强国会达成共识。中国却一反常态,没有投出否决票支持利比亚,而是选择了默认,并立即撤回了侨民。
这种表现在叙利亚战争中的表现截然不同。而在利比亚战争中,中国的表现似乎与叙利亚战争中的表现大相径庭。同样是在中东地区,同样是被西方国家侵入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对利比亚和也门的态度会有所不同呢?原因主要有三点。
卡扎菲曾经得罪过中国。卡扎菲执政四十多年间的大部分时间对中国的态度并不友好。他上台后一直与中国保持紧张关系,甚至对中国的态度十分傲慢。甚至在八十年代,他还试图购买核弹被中国拒绝后更是气急败坏。这样的国家为何值得中国援助呢?
中国在利比亚的权益并不大。尽管利比亚有原油资源,但对于中国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价值。从波斯湾进口原油更为便捷且划算。而利比亚原油需要绕经波罗的海进口到我国较为繁琐。同时因为卡扎菲的排斥政策,中国在利比亚的投资也非常有限,这使得中国与利比亚的关联度极低。可以说在利比亚投入精力可能徒劳无益。
合作伙伴的不同也影响了中国的决策。在利比亚战争中中国的盟友并不多而叙利亚战争中则不同中国的盟友较多压力相对较小因此决策也会有所不同。此外在利比亚战争中中国也面临着是否要得罪西方国家的考量这也可能是影响决策的因素之一。无论如何这些决策背后都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于国际事务的关注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和态度始终不变的是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和外交政策。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在利比亚战争中的立场和决策背后的原因。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举报我们将立即删除。本文地址:XXX(此处填写文章链接)。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侵权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