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年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雄厚。随着统治后期的享乐之风渐盛,国家大事逐渐交由宰相李林甫处理。虽然民间有“宰相执政,国泰民安”之说,但得益于李林甫卓越的政治才能,大唐依旧井然有序,边境也安稳如初。
在此期间,一位胡人出生的安禄山凭借老实本分和能力强的形象赢得了李林甫的喜爱。他平步青云,因玄宗的“以胡治胡”思想,很快升至河东节度使,掌管着边境近二十万兵马。安禄山的崛起让玄宗深信有他在,大唐依旧能够繁荣昌盛。玄宗的贪图享乐和对李林甫与安禄山的过度信任,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杨玉环入宫后,其表弟杨国忠也从街头小混混一跃成为朝廷重臣。他在京城担任要职,权倾朝野。李林甫在位时作风严谨,各地将领对他颇为忌惮。安禄山时常担心李林甫对自己的评价不佳,而杨国忠则时常在李林甫耳边挑拨离间,称安禄山在边境地区收买人心,意图谋反。李林甫虽有所思索,但未完全相信。
杨国忠上位后,玩弄朝政、徇私舞弊的手法导致民不聊生。他多次在玄宗面前弹劾安禄山有意谋反,建议试探其忠诚度。安禄山心知肚明杨国忠的诡计,但由于谋士的劝诫,他选择回朝应对。虽然这次回朝并未让玄宗对他失去信任,但安禄山已意识到杨国忠意图置自己于死地。离开长安后,他迅速回到河北大本营,开始联络其他将领一同举兵谋反。
安禄山的谋反引发了“安史之乱”。由于玄宗对安禄山毫无防备,且安禄山懂得笼络军心,一时间朝廷的军队只知有安禄山而不知有朝廷。安禄山带领的军队所向披靡,很快攻陷洛阳,兵临潼关,直逼长安。大将封常清和高仙芝虽曾死守潼关城,但最终还是因玄宗的误解而被处死。新任兵马副元帅哥舒翰虽曾成功抵挡叛军进攻,但最终因杨国忠的猜忌和朝廷的误判而战败身亡。
杨国忠的声名随着战局的发展而高涨,但他在担心自己的声望超过哥舒翰后可能面临的危机。他怂恿朝臣催促哥舒翰出战决战安庆绪最终战败被杀而后长安沦陷叛军向长安进军玄宗闻讯惊慌失措仓皇出逃至马嵬坡六军将士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等人后认为杨玉环是罪魁祸首将其缢杀随后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即位尊玄宗为太上皇领兵有方誓要收回两京长安和洛阳
很快长安被收回叛军节节败退安庆绪退守洛阳并杀掉安禄山自己称帝而玄宗也从成都回到长安然而由于隔阂越来越深李亨与玄宗的关系日渐紧张玄宗被安排至偏远的宫殿晚年生活凄凉至此玄宗时代落下帷幕。
整个故事描绘了“开元盛世”之后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背后的种种复杂因素和人物关系包括权力斗争、个人野心、朝廷内部的矛盾以及外来势力的冲击等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使得一个繁荣的时代逐渐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