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热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其中的守捉郎角色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守捉郎是什么意思,以及唐朝守捉郎到底在干什么。
《长安十二时辰》不仅因为雷佳音、周一围、易烊千玺等演员的精湛演技受到欢迎,更因为其对唐朝细致入微的还原而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从建筑、服装到礼仪、生活方式,再到称谓,无一不展现出唐朝的独特魅力。
在这部剧中,守捉郎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他们的口头禅是“守捉郎,守捉郎,恩必报,债必偿”。那么,守捉郎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守捉郎,是唐朝特有的一种群体。“守捉”一词源于唐代边境的屯兵小城。这些守捉城大多位于人口稀少的西北地带,如甘肃、内蒙和新疆等地。这些守捉城不同于重要的军事重镇,它们规模较小,通常只驻守几百名士兵,管理和关注度相对较低。这些小城平时实行自治,战时则注重自保。由于不处于重要的地理战略位置,敌军通常不会派大军攻打这些地方,这些守捉城逐渐变成了大唐律例无法完全掌控的法外之地。守捉城里的人多种多样,许多法外之徒都聚集在这里。
在唐朝初期,实行的是府兵制,平时百姓务农,战时则自备武器和粮草参加战争。但到了武则天时期,战事频繁导致兵役繁重,府兵制逐渐瓦解。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募兵制兴起,张小敬就是作为第一批募兵上了战场。与府兵不同,募兵是职业军人,不用务农,拿的是国家的俸禄,训练有素,战斗力强悍。
在募兵制兴起的时期,各地守捉城里的人自发形成组织,自称守捉郎,为各地官府、节度使以及豪商提供雇佣兵服务。守捉郎鱼龙混杂,有逃亡的罪犯、退役的老戍兵、被迫迁徙到边地的农民子女、无户籍不明身份的西域胡人,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战斗力强悍。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龙波就是一个典型的守捉郎。他在与张小敬一同坚守烽燧堡的战友生涯中,从部队退役后却遭受了当地豪绅的欺压,还被诬告入狱。之后他流亡到一处守捉城,成为了一名守捉郎。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守捉郎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在唐朝的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些人在法律无法触及的地方,历经战争、饥饿、风沙的磨砺,形成了精锐的战斗力量。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守捉郎甚至成为了国家兵源的有力补充。他们也会接一些见不得光的活儿,只要钱给到位,什么事都干。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守捉郎以及唐朝守捉郎的职责和生活状态。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