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大地,一股神话电影的旋风正在席卷观众的心,那就是备受瞩目的中国传统神话题材电影《封神第一部》。随着这部电影的火热上映,人们仿佛被带入了古老的殷商时代。
电影《封神第一部》的主题“朝歌风云”,取材自经典的神话故事《封神演义》和《武王伐纣平话》。而殷商文化的核心区域就在河南地区,电影中也不乏一些与河南安阳息息相关的文化元素。
让我们领略甲骨文的魅力。甲骨文,这一被誉为中国商朝晚期的文字遗产,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古老文字,是最早的成熟汉字之一。它们在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中被发现,如今已成为历史的见证。电影中,文字的呈现方式大多参照甲骨文,还原了用火炙烤龟板底部的占卜过程,让观众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信仰。
电影中还展现了灰陶埙的魅力。埙是中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历史悠久。在电影中,出现了一些早期乐器,如古琴、古笛、鼓、编钟和埙等。音乐监制蒙柯桌兰透露,《封神第一部》中的埙和编钟是参考仿制了妇好墓里出土文物的形制。这种独特的音乐元素,为电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不仅如此,电影还展示了青铜甗和青铜人面具等殷商文物。甗是古代的一种炊具,作为礼器在商至汉代长期流行。而在安阳殷墟王陵祭祀坑中出土的青铜甗内,竟发现了一颗人头。这颗头颅可能是被蒸煮后作为祭品放入甗中的,展现了商人重祭祀、用人牲的传统。在电影中,殷寿击败冀州侯苏护后的行为,与青铜甗中的人头装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青铜人面具也是商人祭祀或宗教用器的一部分,被认为具有通灵与威慑作用。在电影的祭祀场景中,祭司们佩戴的青铜面具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
电影《封神第一部》不仅带给我们震撼的视觉盛宴,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厚重的殷商文化。当你走出电影院,意犹未尽时,不妨来河南安阳走一走,亲身感受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文明史。在这里,你能共赴千年之约,穿越时光,观封神传奇,品味厚重的殷商文化。延伸阅读】
由才华横溢的导演乌尔善掌舵,电影巨匠费翔、李雪健、黄渤和于适联袂主演的电影《封神第一部》已在7月20日全国盛大上映。这部影片灵感源自明代经典小说《封神演义》和宋元时期的传说《武王伐纣平话》。经过精心改编,主创团队以三部曲的形式重塑了封神故事的传奇色彩,《封神第一部》作为整个三部曲的开篇之作,吸引了无数观众的期待。
这部电影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每一个细节都凝聚了制作团队的汗水和心血。观众们将在这部作品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安阳融媒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发现任何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联系方式: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