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华语电影百年历程,中国电影凭借其独特的传统戏曲借鉴,逐步构建了一种风格独特的艺术韵味。电影中的“影戏观”深刻影响了其创作方式和风格。众多文章聚焦于中国电影对戏曲“戏剧性”的继承,而本文则从电影的景观创作角度探讨了中国电影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戏曲的美学风格,以呈现符合民族特色的东方表达方式。
电影屏幕展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景观画面。电影学中的“景观”概念起源于法国情境主义代表人物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在电影中,现实景观经过导演的选择、提炼、转化和发展,呈现出电影独特的风格和创作者的主体表达。
不同导演对电影景观的选择各有千秋。费穆的镜头情感细腻,张艺谋早期作品激情野性,贾樟柯的镜头朴实真实,王家卫则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浮华。《影》延续了张艺谋一贯的风格,展现了东方美学中的清纯、含蓄和简约之美。该片在借鉴传统戏曲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为具有东方韵味的中国电影景观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张艺谋巧妙地运用图像表达与电影美学观相辅相成。此次的置景、陈设都体现了他理念的转变。从真实性层面考察,电影中的室内景观设计并非基于任何历史朝代的真实陈设;从现实主义角度思考,也难以找到如此纯粹而简洁的环境。
除了极具符号意义的景观,影片中的元素如阴阳八卦、琴瑟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影片的内涵,还加强了舞台表现力,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想象力。屏风和纱幔除了分隔空间,还暗示了人物关系的变化和内心的忐忑;阴阳八卦则体现了东方哲学思想,展示了真身和影子之间的博弈。
《影》中的景观选择、制作和使用都充分展现了导演的创作意图,参与了戏剧冲突的营造和构建,使人物形象更具感染力。张艺谋用冷静克制的表达方式,将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现代的极简感相融合,在光影的调度上展现出阴阳两极对称的和谐与幻灭。
影片中的景观、故事和表现形式相互呼应,深化了情感表达。这种纯粹的表达方式与现代电影的拍摄、制作方式差异巨大,但并非对故事的放弃,而是对意蕴之美的建构。张艺谋的删繁就简思想,追求的是像中国戏曲布景那样凝练干净、又能产生巨大作用的艺术表现力。《影》的景观设计契合东方的审美理想,追求写意性,简洁而具有强大的隐喻功能,空灵而充满诗意情怀。
《影》是张艺谋导演对东方文化审美意趣进行自觉选择的一次成功尝试,以简洁的景观、故事和表现形式,深化了情感表达,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尼采曾说:“当你在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影》就产生了这样一股凝视深渊的力量。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视觉的震撼,更能体会到情感的共鸣和文化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