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琴南何时翻译《茶花女》

法国作家小仲马的经典爱情悲剧《茶花女》在十九世纪末以《巴黎茶花女遗事》之名传入中国,其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立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反响。林琴南以其古雅而细腻的文笔,成功地描绘了茶花女的内心世界和亚猛复杂的情感变化,使人们得以领略到西方文学的优美之处。这部作品被人们誉为“东方的《红楼梦》”,引发了无数的感慨和共鸣。

关于《巴黎茶花女遗事》的译出时间,多年来一直是个谜。有多种说法在各界流传,如寒光在《林琴南》中提到的光绪十九年,高梦且认为是光绪二十五年,张静庐的《出版大事年表》则将其定在1895年。杨荫深的《文学家列传》则指出此书是在林纾新丧偶后译出,时间大约在1897年。而黄濬在《花随人圣庵摭忆》中则认为是光绪丙申、丁酉间的事情。张俊才的《林纾年谱简编》则认为是1897年夏译出。尽管有这些不同的观点,我们或许应以林琴南本人的说法为准。在1900年的《清议报》上,林琴南称此书译于1898年夏天。他在《拿破仑本记》序中又提到是光绪十九年,这给研究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林琴南,这位不懂外文的大翻译家,其译本的选择并不完全由他自己决定。据黄濬所述,启发林琴南翻译《茶花女》的是福建人魏瀚。魏瀚曾留学法国,时任马江船政局工程处主持,与林琴南关系密切。一天,他告诉林琴南法国小说极佳,并欲使之译成中文。而林琴南则以须游石鼓山为条件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次游历似乎促成了《茶花女》的译述工作。王子仁,留学法国并毕业于巴黎大学法律系的才子,也参与了译书的提议和过程。钱基博认为林琴南在丧妻之后,因王子仁的提议而开始了翻译工作。《茶花女》的译述动机远不止于此。根据《译林叙》,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救国图存的思想,“大涧垂枯,而泉眼未涸,吾不敢不导之”。这表明林琴南希望通过翻译小说来激励人心、改良社会。他的友人陈熙绩也证实了他的这一初衷:“夙以译述泰西小说,寓其改良社会,激励人心之雅志。”可以说,《茶花女》的译述工作可能是在与魏瀚或王子仁多次讨论、议论中外事的过程中逐渐提出的。至于魏瀚和王子仁究竟谁是主要的倡议者,至今仍难以确定。

关于译书的详细情况,手头一本郑逸梅的《书报话旧》也有讲述。该书提到在光绪二十五年,林纾在马江客居丧偶期间,王子仁从法国归来,向他推荐了大仲马父子的作品,并特别提到了《茶花女马克格巴尔遗事》。关于译书的准确时间仍有许多争议。尽管有了这些详细的背景信息,要结束这场争议并非易事。

《茶花女》的译介背后有着丰富的故事和深刻的背景。无论是关于译书时间的争论,还是关于译书过程的细节,都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更多关于林琴南何时翻译《茶花女》的故事,请关注相关频道,一起这段文学交流的历程。

|国际物流管理|国际包裹快递|国际快递资费|国际物流公司|深圳国际物流|dhl国际物流|tnt国际快递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