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研究:培育文化土壤,铸就精神力量
文化犹如民族的血脉,流淌在每一个子民的内心,构建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兴盛,离不开文化的积极引领和人民精神世界的丰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强调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这不仅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体现,更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所在。
存在于文化家园的人,拥有对精神文化的独特需求。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除了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外,内心深处总有一种追求知识、陶冶情操、追求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渴望。这种文化需求,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根本标志,它反映了人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审美情趣等。人们通过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式,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满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升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文化消费,作为经济行为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够发挥传播思想、陶冶情操、凝聚人心等作用。优秀的文化产品,如文学、艺术等,以其独特的价值内容,能够深深地吸引读者,触动心灵,产生不可估量的思想力量。随着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脱贫攻坚的胜利,不仅解决了人民的物质贫困,更为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可能。
那么,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呢?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文化建设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们要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积极回应他们的期待,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我们要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们应该鼓励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文化精品。
我们要加强文化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加强文化教育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们要积极推动文化交流。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我们应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是我们新时代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加强文化教育和文化交流,为构筑中华民族及每个人强大的精神家园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