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都不缺粮食

悠悠华夏大地,五千年的历史中,每一朝代的更迭都伴随着动乱和战争,造就了一个个风起云涌的乱世。这些乱世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三国时期。在这个时代,诸葛亮以其卓越的兵法谋略和治国方式,成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传奇人物。即便有诸葛亮的英明治理,蜀国却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粮食短缺。

或许人们会疑惑,以诸葛亮的才智,粮食问题不应该成为蜀国的难题。回想历史上的春秋战国,那个同样是纷争不断的时代,却未曾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为什么蜀国在诸葛亮的掌管下,却屡屡在粮草补给上出现问题呢?答案其实就隐藏在三国时期的社会背景之中。

在三国时期,蜀国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势力。为了迅速增强军事能力,蜀国实行了“全民皆兵”的政策。一切事务以军事为要务,几乎所有有能力的人都被号召加入军队。当时天下局势紧张,大战频发,加上长期的战争消耗,导致人口数量急剧减少。这导致在战争的硝烟中,能够从事耕种的劳动力也大幅减少。

而且,在三国时期,士兵已经成为了一种专门的职业。这些士兵经过严格的训练,团结一心,战斗力强大。强大的军事力量背后,是巨大的粮食和银两消耗。特别是那些特殊的兵种,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武装他们。为了保护这些士兵,即使没有战事,他们也无需从事其他工作,只需进行日常训练。这导致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减少,粮食产量也随之下降。诸葛亮在多次北伐时,都因粮食耗尽而不得不退兵。

那么,春秋战国时期为何没有粮食短缺的问题呢?原因在于那时的士兵并非专业职业,而是类似于现代的服兵役制度。每个符合条件的人,到了一定年纪就必须进入军队服役。服役期满后,他们便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生产。一旦国家发生战争,他们也会随时准备上阵杀敌。这种制度既解决了国家需要兵力的问题,又保证了国内土地不会被荒废。

在战国时期,士兵在经过一定的训练后,平时可以务农,战时则拿起武器保卫国家。这种制度使得粮食生产得到了保障,自然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与蜀国的全民皆兵政策相比,这种制度更为合理和平衡。朱元璋所颁布的屯兵制度也与此类似,通过屯兵实现军队自给自足。

从蜀国的缺粮问题可以看出,劳动力都投入到战争中,失去了农耕活动,导致经济来源的丧失。这也是蜀国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国家的长久发展需要全面和谐的发展,不能只注重军事而忽视其他领域的发展。我们应当从这一历史事例中吸取教训,在国家的建设中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德邦物流单号查询|德邦快递查询|德邦货运|德邦物流电话|德邦物流怎么样|德邦物流价格|德邦物流网点|上海德邦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