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向各位读者介绍一位特别的诗人。一说起唐朝的诗人,大家可能会想到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位可能不那么广为人知,但因其一首诗中的一个字而名垂青史的诗人——贾岛。这个字就是“推”,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字是“敲”。
说到这两个字,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我要介绍的诗人是谁。没错,正是那位创作了《题李凝幽居》的贾岛。这首诗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其中的“敲”字和“推”字,是贾岛经过反复推敲、琢磨后改定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岛的世界,感受他的诗意人生。
贾岛,字阆仙,人称“诗奴”,自号‘碣石仙人’。他与孟郊并称为“郊寒岛瘦”,可见其在诗坛的独特地位。贾岛的生平并不顺利,在长安时经常被禁止外出,这使得他的生活倍感压抑。虽然他曾受到赏识,但考试中屡不中第,使得他的心境更加沉重。文宗时期,他更是屡遭排挤,最终被贬为遂州长江县(今四川蓬溪县)主簿。武宗时,他的职务有所变动,但可惜还未到任便因病离世。
贾岛的诗作大多描绘荒凉、枯寂之境,充满凄苦悲伤之情。这和他的人生遭遇密切相关。读他的诗,总能感受到一种源于生活的真实情感。例如他的《题李凝幽居》,全诗通俗易懂,描绘了诗人走亲访友的过程,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一句,其中的“敲”字,实则经过了一番推敲。原本贾岛使用的是“推”字,但韩愈在听到这句诗时建议他将“推”改为“敲”。因为“敲”字更贴切、富有美感,而且不会像“推”那样显得粗鲁。
那么,“推”与“敲”,究竟哪一个字更好呢?
古人们多赞赏“敲”字比“推”字用得妙。两字虽然只是小小的改变,但却能改变整首诗的意境。“推”字表现出孤僧步月归寺的孤寂之情,而“敲”字则显得文雅拘礼,表现出寺中还有其他和尚的情景。所以根据上一句“鸟宿池边树”,“推”字似乎更为和谐。
但究竟用哪一个字,实际上取决于贾岛所见到的景象以及他的个人感受。如果寺中真的只有老僧一人,“推”字显然更为贴切;反之,“敲”字则更好。至于哪一个字是最好的,还需要看贾岛本人当时的感受。
作者提到贾岛是“最笨”的诗人,实际上是反讽他善于推敲、琢磨的精神,并不是真的说他笨。毕竟,“笨”这个字还带有一些暧昧的意味。希望贾岛不会介意这样的说法。贾岛是一位充满才华、善于琢磨的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真实情感和生活气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