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互联网金融监管措施加码,行业自律监管持续推进
近期,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频频出台监管措施,从上线网贷从业人员违规违纪信息共享平台到发布网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退出指引征求意见稿,显示出行业自律监管的不断推进。在这一背景下,深圳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
随着银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行业暂行办法的出台,网贷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年里,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网贷行业加速洗牌。许多业界人士认为,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平台必须加快转型,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在9月27日上线了网贷从业人员违规违纪信息共享平台,对从业人员的违规行为进行记录并共享。这一举措旨在打击网贷从业人员参与欺诈、套现、盗用、伪造、篡改客户申请资料等行为,为行业营造一个诚信、透明的环境。违规的从业人员将被拉入“黑名单”,并可能面临自律惩戒等处罚。
紧接着,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又发布了网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退出指引征求意见稿,这是行业自律监管的又一重要举措。随着行业监管暂行办法的出台和地方监管细则的推进,这一退出指引的发布被认为是促进行业诚实守信、健康发展的重要补充。
在监管规则逐渐落地、细化和趋紧的背景下,网贷行业告别了发展初期的“野蛮生长”,进入调整期。数据显示,自去年8月监管政策出台以来,已有近千家P2P平台退出了网贷行业。一些平台选择“主动清盘”,如红岭创投宣布3年内清盘网贷业务。
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表示,退出的主要原因是平台“不挣钱”。尽管成立8年来为投资者带来了60多亿元的收益,但平台并未盈利,甚至亏损。按照网贷监管暂行办法的规定,不少平台正在加紧合规进程,努力符合“资金存管”“备案管理”等要求。他们也在向小额、分散的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信用贷、车贷等垂直领域转型,以提供更普惠的金融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平台正在结合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出符合其“短、小、平、急”特点的金融产品,如供应链金融“订单贷”。广州e贷总裁方颂表示,他们的“订单贷”产品累计交易量已经达到1.7亿元。
一些平台的“吃力运营”仍在于其商业模式和风控手段过于传统。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平台需要“深耕细作”,发力科技和风控。这包括进一步布局垂直和细分领域,建立完善信用评分体系,夯实自身风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为投资者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深圳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措施正在不断加码,行业自律监管也在持续推进。这将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投资者创造更安全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