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的历史上,蒙古部队的西征无疑是一场震撼世界的“黄祸”。这支被欧洲人称为“天主之鞭”的部队,以其独特的民族气质、精准的战略部署以及新型武器的运用,在欧洲大陆上掀起了一场浩劫。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支威武之师的三次西征历程。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为了消灭乃蛮部的残余势力和西域的强国花剌子模,率领二十万大军亲征。他的四个儿子以及上将速没台、哲别随行,征战中亚,于1220年攻占了花剌子模的国都撒马我搞。此后,成吉思汗挥军追击花剌子模的太子札阑丁,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
第二次西征,窝阔台继任大汗,派遣拔都率五十万大军继续征战。西征军迅速消灭了花剌子模,大举进攻俄罗斯,占领莫斯科、基辅等城市。拔都亲率蒙军主力进入匈牙利,大获全胜,其前锋甚至直抵意大利的威尼斯,令全欧震动。
第三次西征,蒙哥大汗命令其弟旭烈兀率兵西南征。此次西征的主要目标是西南亚地区,特别是消灭木剌夷国。蒙军成功荡平木剌夷后,继续西进,占领巴格达,与八十万人交战。旭烈兀还占领了阿拉伯的胜地麦加和大马士革,其前锋曾渡海征服富浪。
蒙古军的西征之所以能够屡屡获胜,与他们的民族气质、战略部署以及新型武器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他们的战马,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昔日蒙古军所征服的阿拉伯、东欧等地,正是现在产宝马的地方。与这些地方所产的宝马相比,蒙古马的价格却相差甚远。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蒙古马可能不是最顶级的马种,身体小、跑速慢、跨越障碍的能力差,很多时候只能价。
蒙古马却是世界上耐力最强的马种之一。它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极低,无论是在高寒荒原还是在欧洲平原,都能找到食物。蒙古马的长途奔跑能力极为出色,而且常常同时胜任骑行和拉车载重的双重任务。蒙古军大量使用母蒙古马,一路上可以供应马奶,大大减少了后勤的需求。这使得蒙古部队能够进行大规模、不间断的行动,常常打出出人意料的战绩。
特别是蒙古马的独特优势——使蒙古部队具备了当时所有部队都难以匹敌的速度、耐力和机动能力。例如,在1241年冬季,苏布台的主力骑兵仅用了三天时间就从鲁斯卡山口越过喀我巴阡山脉,突然出现在多瑙河沿岸的格兰城下,这样的速度令敌人毫无反击之机。蒙古大军骑着蒙古马征讨西方时,无论是欧洲的重甲骑士还是军队,都无法与之匹敌。他们仅凭数千人马,就能在数天内攻陷一座城市。
然而如今,这样的英雄马种处境却十分凄凉。仅以几千元的价格,在数万、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马匹中显得格外简陋。蒙古马虽然可能不是最昂贵的马种,但它们所拥有的独特优势和耐力,使它们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