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中国之最背靣(探访凌家滩,叩问5000多年前的

新华电讯,合肥8月10日——探秘古玉奥秘,介绍制造巅峰。在一个超过五千年历史的古玉人雕件上,发现了一个仅供两根发丝穿过的微型隧孔,直径仅0.15毫米。

今天,在世界各地的现代化车间里,打孔、切割等工艺已经是日常操作。回到没有金属钻头和激光技术的石器时代,这个微型管钻工艺是如何完成的?这是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这个神奇的隧孔玉人来自中国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这里出土的千余件玉器,精巧的工艺让无数研究者为之着迷。凌家滩玉器与浙江良渚文化玉器、辽宁红山文化玉器一同,被誉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用玉高峰期的杰出代表。

凌家滩遗址,一座距今约5800年到530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这里出土的玉龙、玉鹰、玉璜等玉器,都是古代文明的璀璨瑰宝。这里也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课题之一。

墓葬区出土的一枚保存完整的石钻,为我们揭示了远古时代玉器制造的一些秘密。这枚石钻选用砾石制成,长约6.3厘米,上下两端有螺旋纹状的钻头。考古发现显示,这个钻头有使用过的痕迹。

研究人员认为,这个石钻融合了机械力学、几何学等基本原理,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在工具制造和使用方面的智慧。凌家滩遗址还展示了线锼、切割等远古玉器制作技术,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玉双连璧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先打磨,再钻孔,通过线切割技术完成。北京冬奥会奖牌“同心”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它的造型。

尽管线切割技术在当时的凌家滩已经极为成熟,但如何切割出完美的圆形仍然是一个谜团。对这些远古制造工艺的猜测和讨论远不止于此。出土的斧钺类玉器,其刃口部位像用今天的车刀制作出来一样,圆弧形的刃部即使用现代的电动砂轮打磨也具有难度。

凌家滩的玉器体现出的琢磨纹线、表面磨光等手法,就像同一师傅教授的一样。这表明,凌家滩玉器制造技术或许已经出现了规律性传承。

除了玉器,凌家滩还出土了大量玉石边角料。推测在5000多年前,这里的玉器制造可能存在专门化和规模性生产。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表示,凌家滩与良渚遗址的玉器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地玉石制造似乎存在某种关联。良渚文化玉器的各种制造技术在凌家滩都有所采用。

凌家滩的玉石制造业见证了长江下游用玉观念和技术体系的形成,并在与良渚等地的文化交流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含山县制造业正在转型,从过去的高污染、高能耗的铁基黑色铸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铸造转型。古老的凌家滩文明与现代制造业的重生相映成趣。含山县委书记钱俊表示:“我们正汲取凌家滩先民的文明滋养,推动含山县制造业在一代代传承中不断发展壮大。”这是一个远古与现代交织的故事,展现了人类文明的智慧与传承。

韵达物流|韵达快运|韵达速递|韵达速运|韵达快递查询|韵达快递单号查询|韵达快递人工客服|韵达快递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