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国的发展道路始终秉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原则,坚决反对虚无飘渺、不切实际的理念。这一优良风气,在晚期湖南官员中表现得尤为鲜明。
湘军将帅与湖湘经世学风之间有着深厚的联系。近代湖湘经世致用学风的源头可追溯到陶澍、贺长龄等湖湘先贤,而湘军将领如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则使其发扬光大。
当我们深入研读湘军将帅的传记时,会发现他们共同的特点:心怀天下、关注社会、重视实学、反对空谈。他们以经世致用为学问的核心,致力于解决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
曾国藩虽以理学修养闻名京城,但他与纯粹的理论家有着显著的区别。他致力于钻研经世致用的学问,并用所学分析社会问题。他在日记中提到的十四项研究内容,全都是关于经世致用的实务。尽管居住在远离农民的京城,曾国藩依然通过好友了解底层社会情况,并上折子反映社会问题。这些思考对他日后的练兵和行政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曾国藩相比,左宗棠对经世致用学问的兴趣更为浓厚。他的爱好主要集中在地理与农学领域。左宗棠自幼喜欢地理,从地理典籍中摘抄了许多经世致用的方略。他还三次会试失败,之后绝意科举,将主要精力用于绘制地图。左宗棠推崇的种植方法在现代农村依然常见,他对地理和农学的热爱对他日后的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地理有助于行军作战,农学则有助于解决温饱问题、稳定民心。
湘军将帅中爱好地理的并不只有左宗棠一人。罗泽南以及他的弟子基本都是地理爱好者。罗泽南致力于经世致用学问的最重要著作《皇舆要览》,讨论水利、财政、军事三大问题,并绘制了详细地图。他还喜欢研究兵法,经常写关于战守的文章。这些爱好对他日后的军事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胡林翼是湘军的另一位重要统帅,他最爱好的是历史。他认为历史能使人的精神与圣贤相通,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财政、民生,历史书中都有记载。他读历史的主要目的在于经世致用,这一理念贯穿了他的一生,无论是担任地方官还是巡抚,他都把从历史书中学来的行政手段运用到实践中。
除了上述人物外,湘军将帅中注重经世致用的记载还散见于许多传记中。江忠源等人都对科举持反感态度,热衷经世致用。可以说,经世致用是湘军将帅的共同标签。
这种风气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巨大。在近代湖湘经世致用学风的影响下,第一代湖湘英才在尚未走向历史前台时,就已经储备了丰富的实用学问。当时代赋予他们重任时,他们便能担当起救国救民的责任。近代湖南人才井喷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脚踏实地的学风,不仅为湘军将领提供了丰富的实务知识,也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