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风趣网为您带来一篇关于郤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蜀汉忠诚之士的世界吧。
一、谁来书写投降书?
公元263年,邓艾率领大军翻越险峻的阴平道,直逼江由城下。眼前的江由城易守难攻,而邓艾身后则是疲惫不堪的士兵。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蜀汉的江由守将却选择了投降。邓艾大军瞬间得到补给,重振士气。随着邓艾在绵竹的再次胜利,蜀汉京城成都陷入了一片慌乱。
在如此危机关头,大臣们纷纷建议南逃或投降东吴,但郤正,这位蜀汉秘书令,却坚决主张调集援军固守成都。他建议调回阎宇和霍戈,与邓艾展开决战。他的声音却被一片投降声所淹没,最终刘禅决定投降。
写降书的重任落在了谯周的头上,他嚷嚷得最欢,嗓门最高亢。当真正需要动笔时,谯周却推脱说这是背叛大汉,自己不能留下骂名。降书无人愿写,这时郤正再次站出来,低声说道:“我来写吧。”这一次,他的声音被所有人听到,回荡在蜀汉的天空。
人们常说“大奸似忠,大忠似奸”,郤正与谯周之间的忠奸之争,犹如一场精彩的戏剧。谯周虽然有其学生陈寿的赞美,却无法掩盖他真正的面目。而郤正虽然背负骂名写下了降书,却一笔写出了忠义千秋。
二、谁陪伴刘禅踏上未知之路?
随着刘禅的投降,蜀汉亡国。谯周声称投降是为了成都百姓的安稳,但这真的如此吗?公元264年正月,因为钟会的反叛,成都陷入大乱。关羽家族因此遭到屠杀,其他成都百姓的命运可想而知。刘禅自身也受到了威胁,被迫离开成都前往洛阳。
这一路山高路远,盗匪横行,无人能保证刘禅的安全。这是条充满危险的道路,当初劝刘禅投降的大臣们却无人愿意跟随。谯周更是根本不去,他是在多次催促下才勉强前往的。那么,谁将陪伴刘禅踏上这条九死一生的旅途呢?是郤正。
在洛阳,当司马昭问及刘禅是否思念蜀汉时,郤正劝说刘禅不能表露太过思念之情,以免触动司马昭的猜疑。当司马昭再次询问时,刘禅按照郤正的话回答,郤正的忠诚和机智赢得了司马昭的认可。随后,郤正被封为关内侯,但随后被调离刘禅身边。
刘禅拉着郤正的手,泪流满面地说自己之前被黄皓等人欺骗,如今才真正认识到郤正的忠诚。一切都已经太晚了。蜀汉这位忠诚的臣子,就这样被司马昭强行从刘禅身边调离。
回顾蜀汉灭亡前后的历史,我们不禁感慨万分。郤正的忠诚与悲壮,让我们感叹不已。他的忍辱写降书、成为曹魏侯的遭遇,都源于他的忠义之心。如今我们回味这一切时,不禁为他的忠诚和悲壮而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