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游客不爱逛美术馆 为什么中国孩子

当我们这一代人逐渐成熟时,面对艺术作品时的不解与困惑,往往成为我们在教导下一代时的简略提及。这并非因为中国游客天生缺乏艺术鉴赏能力,而是源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缺乏对艺术情感的感性传授和引导。

游历欧洲时,从西班牙到意大利再到法国,尽管罗浮宫广为人知,但其他美术馆却鲜见中国游客的身影。尤其是在艺术发源地佛罗伦萨,拥有乌菲齐美术馆、皮蒂宫美术馆以及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等艺术殿堂,却几乎难觅中国游客的足迹。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佛罗伦萨郊区的奢侈品打折村,中国消费者的数量却占据绝大多数。对于许多中国游客而言,佛罗伦萨的最大吸引力在于能够购买到全球最便宜的Prada、Gui箱包服装。

与之不同的是,在美术馆内,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年长的日本旅行团。这些旅行团在导游的带领下,静静地参观乌菲齐美术馆的每一个展厅。

是中国游客没有艺术细胞吗?并非如此。曾有朋友从法国归来,谈及罗浮宫内的画作,无奈感叹“觉得这些油画很好看,却又难以言表其美”。

罗浮宫的德农馆,镇馆之宝如《蒙娜丽莎》、《自由引导人民》等油画作品,吸引着中国游客的目光。大多数中国旅行团仅仅在《蒙娜丽莎》前驻足,匆匆离去。相较之下,我看到的是二十余名欧洲小学生,头戴耳机,在老师的引领下,有序地欣赏每一幅油画。

在格列柯的传世之作《梅杜莎之筏》前,小学生们在老师的要求下席地而坐,聆听老师的讲解,提问、解答,氛围庄重而肃静。

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中国的小学生忙于题海之中,鲜有机会亲眼欣赏这些传世名作。即便是中国著名画家张大千、齐白石的作品,大多数人也难有机会亲眼欣赏。

身边的展览馆和美术馆很少被基础教育院校充分利用。西方油画雕塑,仅在美术书上以小块篇幅呈现。因非必考内容,在美术课上往往被一笔带过。

除了个别著名画家如梵高,以及罗浮宫的三宝,我们对其他画家和作品往往知之甚少。

这种对艺术的缺乏,虽不能决定一个人生轨迹,却足以成为心中的遗憾。在人文旅行中,遗失了欣赏世界的某一视角,让我们感到茫然。那些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的情感,若能传递给观者,将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方式,加强对艺术和美学感性方面的传授和引导。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并理解艺术作品,体验其中的情感与魅力。这样,我们在面对这些艺术作品时,不再感到无措,也能更好地教导下一代,让他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情感世界。

韵达物流|韵达快运|韵达速递|韵达速运|韵达快递查询|韵达快递单号查询|韵达快递人工客服|韵达快递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