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困扰:孩子明明每天都在家里刻苦学习,但却总是提不起精神,成绩也不尽如人意。难道您的孩子真的不够聪明吗?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潜在的智慧,只是需要正确的引导来激发出来。今天,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为您介绍一个健脑的“神秘武器”——运动,它无需花费金钱,没有副作用,只需要每天短暂的时间,就能为孩子的大脑注入活力。
运动,不仅仅是一种身体的活动,更是学习的“助推器”。许多家长担心运动会分散孩子的学习精力,但多项研究已经证明,运动实际上有助于学习提升。
运动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提升孩子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促进骨骼生长,让孩子更加健康有活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坚持、自律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更重要的是,运动对孩子的大脑有着深远的影响。
早在几年前,就有研究发现,有运动习惯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更好。不仅如此,世界卫生组织的声明也指出,规律的运动能够提升孩子的学术表现。那么,运动是如何改变大脑的呢?
短期内,运动能够刺激大脑分泌一些关键的化学物质,如多巴胺,让人感受到快乐,激发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长期来看,运动能够改变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起的“人类脑计划”研究发现,坚持运动能够明显增加神经细胞的数量,使大脑像肌肉一样越练越强大。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一种名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物质在发挥作用。BDNF能够维持神经细胞的活力并促进新生神经细胞的生长。更神奇的是,只需20至40分钟的有氧运动,就能使血液中的BDNF增加约32%。这意味着,运动不仅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反而能提高学习效率,让孩子的思维更敏捷、记忆力更强。
那么,如何为孩子选择最适合的运动呢?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2岁以下的孩子可以进行简单的翻身、爬行等运动;3至6岁的孩子可以尝试骑自行车、攀爬等协调性、灵敏性强的运动;6至12岁的孩子则可以进行跑步、游泳等体能型运动,并适当增加一些技能型运动;而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可以选择更多种类的运动来全面促进大脑发展。
记住,运动是孩子们健康与智慧的源泉。想要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更灵活、更快乐,就让他们动起来吧!《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建议,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日应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温馨提示:运动要适度,疾病康复后的孩子一定要循序渐进地从轻松的活动开始,给机体充分的恢复时间。本文作者为北京协和医院的江楠医生,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