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上搜寻的资料,希望能为你带来启发与帮助。时光回溯到公元2010年那个美好的日子,一首饱含着深深哀怨与悲悯的诗篇——《悯农》跃然纸上。此诗的作者李绅,生活在唐朝的末期,他笔下的文字仿佛穿越时空,向我们述说着那个时代的辛酸与不易。
诗的首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寓含着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满含希望的期盼。春天播种下一颗种子,秋天便能收获万颗果实,形象地描绘出丰收的喜悦场景。诗人以极其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紧接着,“四海无闲田”,这句诗告诉我们,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这是对前两句诗意的延伸和补充,展现出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在这样的丰收年头,农民们理应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吧?结局却是令人惊愕的——“农夫犹饿死”。这一转变如同晴天霹雳,震撼人心。一个“犹”字,透露出诗人对社会不平的深深愤慨和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诗人李绅(772-846),字公垂,是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的唐代诗人。他的这首诗作,以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这首诗不仅是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也是对那个时代的无声控诉。它让我们看到了农民在辛勤劳动后却依然无法逃脱饥饿和死亡的命运,让我们深刻反思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语言,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让我们铭记那些默默承受苦难的人们,也让我们更加珍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希望这首诗能为你带来启示和帮助,让我们共同感受那份深深的悯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