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微观世界中,我们借助放射性同位素的力量,了噬菌体T2与宿主大肠杆菌之间的神秘互动。将宿主细胞分别置于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中,我们用这些特殊的标记物揭示蛋白质与DNA的生命旅程。
当宿主细胞被生机勃勃的T2噬菌体感染时,这些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便被标记上了独特的同位素。其中,用35S标记的蛋白质如同舞台上的明星,而32P标记的DNA则像幕后英雄。我们看到,当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时,这些标记物也随之流转。
随后,我们利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未被标记的宿主菌。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所感染的宿主菌细胞内,我们发现很少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存在,而大部分同位素却集中在宿主菌细胞的外部。这一现象清晰地告诉我们,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在感染宿主细胞后并未进入细胞内部,而是在细胞外部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与此被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的宿主菌细胞则展现了另一番景象。测定宿主菌的同位素时,我们发现大部分放射性同位素集中在宿主菌细胞内。这证明了噬菌体在感染宿主细胞时,真正进入细胞内部的是其DNA。
这一切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噬菌体T2拥有一个蛋白质的外壳,其DNA被精心包裹在内。当噬菌体T2寻找并感染大肠杆菌时,它的尾部会首先吸附在宿主菌体上。随后,这一微小的生命体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复制,最终使宿主细胞裂解,释放出数十乃至数百个与原始感染细菌相似的噬菌体T2。在这个过程中,蛋白质外壳和DNA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了生命的传承与繁衍。这一切都在微观世界里悄然进行,却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和科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