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底里讲,我并不赞同“全民学英语”的浪潮。回想起自己的学外语经历,我倍感庆幸生于一个在初中之前不需学习外语的时代,那时的学习是自由自在的。
我的第一次学外语是在大专时期,当时俄语盛行,我花了三年的时间学习。俄语对我而言并不构成挑战,因为它的每个字母只有一个读法,掌握字母后就能轻松上手句子和语法。凭借俄语的满分以及其他科目的优异表现,我顺利毕业了。在工作中,我通过自学和借助字典,成功翻译了专业方面的技术资料,证明了这次学习的价值。
并非所有事情都一帆风顺。我的第二次外语学习是因为工作需要晋升职称必须考外语。我对英语有着天生的反感,因为它对我而言学习难度极大。幸运的是,我可以选择日语作为考试语言。日语与俄语相似,掌握字母后学习变得相对容易。那时,我每天都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日语,终于成功完成了日语补习课程。考试时,由于题目相对简单,我轻松应对,顺利晋升。
这些经历让我认为,学习外语并不一定得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外语是一种应用技能,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只要有了初步基础,都可以开始学习。中国的教育决策者坚信“学外语应从幼儿开始”,于是强制推行全民学英语。虽然小孩在五六岁时学外语可能是最佳阶段,但“专家”们却忽略了幼儿园时期同样是孩子学习母语和本国文化的关键时期。
实际上,学习外语需要一定的天赋。全民一刀切的强制学习英语政策反而可能耽误了许多人的前途。例如,我的亲侄子对英语极为困难,因英语不行几乎失去了出路。他对俄语产生了兴趣,通过努力学习俄语,最终到俄罗斯打工,现在已成为莫斯科的俄国通,从事对外经贸工作。而对于那些有英语天赋的孩子,如我的外甥,专门培养他们的英语能力是明智之举。
我反对全民学英语,但并非反对学习外语。毕竟,这是通向世界的桥梁。全民学英语带来的后果一是造就了庞大的英语产业,英语补习班多过银行;二是淘汰了一批又一批在其他领域有才华的人才。许多孩子因为英语不佳而失去了更好的学习机会。一些因做黑客、制造计算机谋利而犯罪的小孩子几乎都不通英语,如果给他们深造的机会,或许能为社会带来正能量。
我赞同专家和人民代表提出的建议:外语必须学,但不必只学英语。在中学阶段之前,应该让孩子们根据个人兴趣自愿选修一门外语。外语要求必学但不需要必考,就像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一样。大多数孩子在这个阶段只需要打基础,而对于从小就有天赋、有兴趣的孩子可以通过专门的外语学校逐级培养。到了中专、大学阶段,外语则是重要的工作准备,必须学并且要达到相应水平。这个年龄段学习外语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了之后就能直接应用。在中国用英国话来淘汰中国人才既愚蠢又误事,希望这种情况能早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