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月球探险之旅继续前行,令人期待的第二辆月球车即将登场。你是否还记得那辆曾满载国人希望,风靡一时的“玉兔”号?如今,它的“妹妹”即将接替它的任务,继续探索月球的奥秘。
这辆全新的月球车,继承了“玉兔”号的优秀品质,同时为了适应月球背面的复杂地形和全新的科学目标,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创新。它的外观设计已经公布,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和期待。而它可爱的形象,也必将再次赢得人们的喜爱。
嫦娥月球车,是我们国家探月工程的重要一环。它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和希望,将于2018年12月发射,执行月球背面的巡视探测任务。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一次充满期待的探险。它将面对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无尽的宇宙。它的每一次移动,都将引发全球的瞩目。
让我们一起期待嫦娥月球车的表现,期待它为我们揭示更多月球的奥秘。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一刻,中国正在逐步走向深空,去月背!去更远的地方!嫦娥任务,计划在2018年12月展开,标志着人类探测器将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与巡视勘察的壮举。由于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方向一致,使得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目睹月球的正面,对背面的探索一直是个难题。回望过去的60年,人类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数量已超过百个,其中包含了65个月球着陆器。仅有环绕月球的轨道器和阿波罗号载人飞船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嫦娥任务总指挥刘继忠表示,相较于从正面落月而言,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是对工程技术和空间科学的双重挑战与创新。
首先面临的技术难题是通信问题。月球整体对地面通信和测控形成了阻碍,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为解决此难题,我国在2018年5月21日成功发射了“鹊桥”中继卫星。这颗卫星目前位于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上,专为嫦娥探测器提供地月中继测控和数传服务。
除此之外,月球背面的电磁环境纯净无干扰,得益于月球正面的屏蔽作用,这使得科学家们得以在此开展前沿的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借助月球背面最古老的月壳岩石的独特条件进行地质特征勘查,有望建立集地形地貌、浅层结构、物质成分于一体的综合地质剖面和演化模型,进一步揭示月球的早期演化历史。
嫦娥任务不仅技术挑战重重,也充满了公众的热情参与。嫦娥任务月球车的全球征名活动已经正式启动。这一活动分为提交名称函审备选、组织初评遴选十强、网络投票评选前三以及最终评加权确定三甲等程序报批公布结果阶段。广大民众积极投稿、踊跃参与,期待为自己的“小宝贝”取一个响亮的名字。而这一切的进展和成果,都将在今年十月初公布于众。这是一次人类探索未知的伟大征程,是一次科技与情感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