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风趣网小编将带你深入了解一个历史典故,让我们跟随这位小编的步伐,一起探寻嘉靖年间的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明朝,一个享国长达276年的辉煌帝国,历来以刚强著称,面对外敌鲜有妥协之时。历史总有些意想不到的反转。到了嘉靖朝,这个一直以强硬自居的帝国,面对蒙古的进攻,竟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软弱。明军在面对攻到北京城下的蒙古军队时,表现得畏缩不前,任由敌人在城内烧杀抢掠,毫无阻拦之力。倘若明朝的太祖、成祖看到这一幕,恐怕会从棺材中气得跳起来。
蒙古的鞑靼部落,在嘉靖时期出现了一个英勇无比的首领。与此明朝的朝廷内部却陷入了混乱。严嵩一手遮天,专心修道不问政事,军备废弛。这样的局面,对于野心勃勃的俺答来说,无疑是进攻的最佳时机。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率领蒙古大军大举南下。严嵩推荐的亲信仇鸾,担任大同总兵,负责边境防守。仇鸾只是个严嵩的跟班,让他统兵实在是难为他了。面对蒙古大军的进攻,仇鸾想出了一个无比无耻的办法:向俺答送钱以求自保。这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丑闻,一个前线统帅竟然做出这种事,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俺答并没有因此罢手。他收下了仇鸾的钱,却并没有停止进攻的步伐。蒙古骑兵从古北口杀向都城,仇鸾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脸都白了。他担心如果皇帝知道他给俺答送过钱,必定会遭受惩罚。于是,仇鸾匆忙赶到京城勤王。在他的心中,却不希望发生战争。他请求谈判,而这无疑让堂堂大明帝国颜面扫地。
史料记载,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皇帝嘉靖不得不召开紧急御前会议,讨论退敌策略。嘉靖虽然喜欢修道,但也不想让祖宗留下的基业败在自己手中。他要求发兵抵抗,并命令丁汝夔组织兵力反击。丁汝夔在严嵩的授意下,并没有采取积极的行动。严嵩身为朝廷重臣,只顾自身利益,不顾百姓死活,甚至似乎对国家的存亡漠不关心。由这样的奸臣主政,国家的命运可想而知。
在严嵩的指示下,丁汝夔贻误了战机。蒙古骑兵在城外烧杀三天,撤离时,明军眼睁睁看着百姓被杀,却没有任何动作。嘉靖得知消息后,愤怒地质问丁汝夔。最终,丁汝夔成为了这场灾难的背锅侠,被严嵩陷害,惨遭斩首示众。
最惨的还是城外的百姓,无论战事如何,他们都是最终的受害者。嘉靖的修道和严嵩的乱政,让大明帝国摇摇欲坠。城外俺答兵的烧杀三天,难道嘉靖不知道?为何敌人撤走后他才下令追责,这难道不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吗?
即使到了后来,明军也从未放弃抵抗。嘉靖这位看似“聪明”的皇帝却没有把聪明用在对的地方。嘉靖朝名臣武将辈出,但嘉靖却拿着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一个国家的兴衰不仅仅取决于君主的能力,更取决于君臣之间的和谐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