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日报的“渡榜样”专栏中,曾报道了一位名叫尚红的候选人,被誉为“热血英雄”。这位无私奉献的女士,已经坚持无偿献血长达21年。从她在部队第一次献血的那一刻起,她就一直在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甚至主动加入了中华库。在新冠疫情期间,她多次慷慨解囊,捐献血浆。更令人敬佩的是,她在居民小组工作中,积极号召身边人加入献血队伍,以身作则,让更多人能够加入到奉献的行列中来。
尽管献血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但仍有许多人存在误解和抗拒。他们担心献血可能会感染传染病或增加患病几率等。让我们来解析一下关于献血的误区:
1. 献血容易感染传染病?
献血是在严格的卫生条件下进行的,所有的采血工具都是一次性使用,经过严格消毒杀菌,不会造成污染和危害。采血的整个过程都严格按照国家献血制度进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有明确规定。献血使用的工具都有卫生保证,不存在感染的机会。
2. 献血会导致贫血?
献血的标准非常严格,如果血红蛋白不达标,是不允许献血的。即使达标,每次献血量也控制在200毫升至400毫升之间,仅占身体总量的10%左右。人体的造血功能会帮助我们再生出新鲜的血液,献血并不会对身体的健康产生太大影响。相反,及时献血可以帮助血液新陈代谢,保持血液健康活力。
3. 献血会让人体虚弱,影响健康?
一些人认为献血后身体会失去元气和精华,变得虚弱。人体的血液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每分钟都在进行新陈代谢。献血后,身体的调节机能会迅速补充失去的血液,所以献血后并不会造成人体虚弱。在规定的时间内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行。
4. 献血会影响血压稳定?
有些人在献血后出现血压不稳定的情况。专家表示,这可能与献血的紧张情绪有关。紧张感会影响血压的稳定,但平静下来便会恢复正常。
5. 献血会影响人的寿命?
有人认为血液虽然可再生,但长期献血会影响寿命健康。澳大利亚的詹姆斯是一个献血量巨大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他平均一年要献血20次以上,身体依然非常健康。这证明了献血和人的寿命并没有直接关系。
除此之外,献血还有诸多好处,例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心脏疾病的发生率等。经常献血不仅不会危害身体健康,反而可以帮助身体新陈代谢,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国家鼓励我们献血,奉献爱心。在献血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保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不空腹、避免紧张等。
血液是我们生命的源泉,在关键时刻总能挽救生命。平日里尽己所能去献血,他日也会受到回馈。奉献是一种美德,而献血是光荣的。让我们消除误解,勇敢地去献血,为需要帮助的人献出我们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