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帖木儿帝国在中亚地区的征服与崛起充满传奇色彩,然而其存在却是一种极度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这一庞大帝国建立在蒙古征服后中亚的政治动荡与权力真空之上,同时也依赖于帖木儿个人的超凡能力和手腕。一旦失去了这些支撑力量,帖木儿帝国的命运便岌岌可危。
在帖木儿帝国巅峰时期,其版图范围极为辽阔,从中亚和河中地区向四周扩展,几乎覆盖了阿富汗、伊朗、费尔干纳盆地、高加索山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以及印度河流域。这一庞大的疆域已经远远超出了极限。如果我们回顾世界历史,我们会发现从中世纪开始,几乎没有尝试将以上所有地方都纳入控制范围的先例。即使古典时代的塞琉古帝国也曾拥有如此广阔的领土,但它们所处的地缘环境与中世纪截然不同。
对于河中地区以外的地区,帖木儿一直采取沉重的打击策略。他本身是西察合台汗国的驸马爷,凭借一步步攀升的地位,大量使用了蒙古帝国留下的军事资源,并吸取中亚本地势力的残余资源。他的帝国基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在稳定了中亚一带后,他集中资源建设河中地区,尤其是他的首都撒马尔罕。
帖木儿的战略安排虽然有其逻辑,但也存在巨大的风险。他通过削弱远方土著资源的方式来强化自己的核心地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某些核心城市的复兴,如坎大哈、赫拉特等,但却导致了更多城市的衰退。如果给予帖木儿更多的时间,他的帝国可能会变得更加稳固,然而生命的有限性注定了这一切无法长久。
在帖木儿去世后,帝国立即出现了分裂。这种战略环境的突变导致河中地区,这一曾经源源不断输入资源的地区迅速衰败。帖木儿帝国后续的发展充满了波折,其后续者经常以伊朗西北部的大不里士或阿富汗西南部的赫拉特作为权力中心,这意味着他们对许多边区失去了控制。
更大的威胁实际上来自北方。曾经属于金帐汗国治下的乌兹别克人在遭受帖木儿打击后的一个世纪内逐渐恢复了实力。当河中地区不再拥有帝国重金打造的核心地位,北方的新一轮蛮族威胁便悄然升起。最终,乌兹别克人消灭了帖木儿的后裔,占领了撒马尔罕。
巴布尔作为帖木儿帝国的封臣选择了南下印度,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尽管巴布尔等人试图延续所谓的莫卧儿王朝血脉,但真正能够抵抗乌兹别克人的势力来自非帖木儿一系的波斯人。帖木儿的帝国完全建立在个人能力的基础上,在消耗了中亚各地区的众多资源后难以维持大局。尽管如此,他生前实施的分封策略仍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帝国的衰落速度。因此当主要世系中断后仍能有人物如巴布尔在印度建立新的莫卧儿帝国。但这更像是一种延续前朝的影子而非真正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