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在《从文家书》中的情话,让人感受到他对夫人的深情告白。其中那句关于行桥、观云、饮酒的描述,唤起了我对古老的赵州桥的兴趣。每每想起这座桥,总会让我想起那个独特的时刻,有幸亲自踏足这座历史悠久的桥梁。
这座桥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石拱桥,而是历史的见证者。在世纪之交,我有幸结识了一位传奇人物——孟宪亭先生。他的经历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那次我们一同前往河北赞皇和高邑地区看枣树时,偶然经过赵县参观了赵州桥。那时旅游尚未如今般繁荣,桥上人迹罕至,我们三人得以尽情领略其风采。
千年古桥历经风雨洗礼,依旧屹立在洨河之上。我们站在桥下,能清晰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匠人们的卓越技艺。这座桥完全由石头构成,没有水泥勾缝,呈壮观的拱形结构。传说是神奇工匠鲁班造桥的故事,更是给这座桥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虽然赵州桥并非鲁班所建,但它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流传不息。
赵州桥真正的建造者是隋朝的工匠李春。它不仅是华北的珍宝之一,还是世界上第一座保存完整的古代石拱桥。这座桥雄伟壮观,横跨在洨河之上,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它的设计巧妙独特,桥身跨度大且弧形平缓,宛如天上的彩虹。
经过桥梁专家的深入研究,采用独特的纵向并列砌筑施工法建造的赵州桥,每一道拱券都犹如一个坚固的个体,即使某一道拱券受损,也不会影响整桥的安全稳定。正如茅以升大师所言:“无需深究其内部结构,单是这1400多年的屹立不倒,已足以证明其非凡。”
这座桥的历史记录令人惊叹。在长达14个世纪的时间里,它经历了11次特大洪水,其中数次洪水甚至漫过桥面,还有14次地震的洗礼。赵州桥的坚实桥体依然屹立不倒,宛如金石之躯,闻名遐迩的古桥中无出其右。
赵州桥的桥面两侧石栏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图案。有的图案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它们前爪相抵,互相支撑,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的壮丽景象。站在桥上,仿佛能感受到所有的龙都在游动,仿佛活了一般。历经千年的历史沉淀和人文积累,赵州桥逐渐凝聚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这座古桥的造桥结构,对现代桥梁的设计观念和创新仍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赵州桥的文化价值和建筑技艺,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也为我们今天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本文内容源自壹点号作者发布,观点立场独立,不代表齐鲁壹点的立场。寻找新闻线索、寻求报道的朋友,请下载各大应用市场上的“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这里有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等待您的报料!期待您的参与!一起发现生活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