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似乎无论吃多少都无法摆脱肥胖的困扰,甚至有人调侃自己连喝水都会增加体重,而有些人却能尽享美食而不显胖。减肥对他们来说似乎并不在词典里。这一切背后的答案,恰恰隐藏在我们的基因之中。
不久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肥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调控肥胖的关键基因是IRX3和IRX5。这两个基因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产热机制”,决定摄入的热量是应该被消耗还是存储。每个人都有这两个基因,而这次的研究带来了三个重要的新发现。
构成这两个基因的众多核苷酸中,仅仅一个核苷酸的差异就能决定我们是“胖”还是“瘦”。具体来说,如果基因中含有胞嘧啶,那就是胖基因;如果含有胸腺嘧啶,那就是瘦基因。科学家可以通过改变这些核苷酸的特性来人工干扰基因,制造出胖或瘦的小鼠模型。换句话说,拥有瘦基因的小鼠可以毫无顾忌地享受美食而不必担心发胖,而拥有胖基因的小鼠即使是喝水也会增加体重。
研究发现在人体脂肪细胞的实验中,这两个基因直接作用于成年人的“白色”脂肪细胞内的产热机制,决定体内脂肪细胞的大小、数量和肥胖程度。此前的观点认为产热机制只存在于婴儿期或小鼠的“褐色”脂肪细胞,而成人的体内几乎没有褐色脂肪细胞。这一发现打破了长期以来的误解,即一旦肥胖形成或白色脂肪细胞大量堆积后就无法消除。
第三,最令人兴奋的是,这两个基因无需通过大脑,就能直接调节白色脂肪细胞的产热机制。也就是说,它们可以直接指挥白色脂肪细胞要么燃烧脂肪,要么存储脂肪备用。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来控制体重。
早在2007年,英国的科学家们就发现了与肥胖有关的基因FTO,但随后的研究并未能明确该基因是如何调控体重的。去年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IRX3是一个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并在实验中证实了其重要性。而此次麻省理工的研究进一步细化了IRX3和IRX5基因对产热机制的调控作用。
面对这一切,是否应该放弃减肥,对于那些似乎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摆脱肥胖的人来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虽然基因的影响不可忽视,但后天的努力同样重要。运动、节食和保持低温都可以影响人体的产热机制。即使遗传了“胖”基因,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控制自己的身材。虽然有些观点曾认为基因决定了至少50%的因素,但现在科学实验得出的结论已经将这个比例降低到了20%。
相信基因的作用,但不要放弃努力。通过运动、适度节食等手段,我们可以使体重一直保持在理想的范围内。我们的身材,我们做主!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而且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