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新市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刘丰宇为我们详细解读了法律手段如何杜绝餐饮浪费。以下是他的解析:
一、如何界定餐饮浪费?
刘丰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明确指出,食品浪费是指未能按照食品的功能目的合理利用可安全食用或饮用的食品,包括废弃和因不合理利用导致的食品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这意味着不仅仅是明显的扔掉食物行为,任何未能充分发挥食品功能的做法都属于浪费。
二、《反食品浪费法》针对各类餐饮服务者的具体规定。
对于餐饮服务经营者,法律明确要求其不得诱导或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他们应提供公勺公筷和打包服务,并在菜单上标注食品的分量、规格和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对于单位食堂、学校食堂、餐饮外卖以及旅游经营者等,法律也有详尽的规定。例如,学校食堂应加强餐饮服务管理,按需供餐,并定期进行菜品口味的调查与调整。旅游经营者则应引导游客文明用餐,旅行社和导游有责任提醒游客适量点餐和取餐。对于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需对其经营的食品进行日常检查,并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进行分类管理和特别标示。
三、网络平台上的食品浪费行为如何整治?
针对网络平台上如大胃王吃播中的假吃、催吐等行为,刘丰宇表示,这些行为实际上造成了大量的食物浪费。根据《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这些行为是违法的。网络管理平台有权删除相关作品、关停直播或封禁账号。《民法典》也鼓励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对于浪费粮食的行为持反对态度。主播在直播时应避免展现浪费粮食的内容。
四、对于违反《反食品浪费法》的处罚。
对于违反《反食品浪费法》的餐饮服务者和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律有明确的处罚措施。例如,如果餐饮服务经营者未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的提示提醒,相关部门将责令其改正并给予警告。这一系列的法律规定表明了国家对于反对食品浪费的坚决态度,也为大家敲响了警钟。希望通过法律的力量,大家都能养成良好的餐饮习惯,共同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餐饮服务经营者如若违反法律规定,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从而造成明显浪费,将会受到地方的严厉惩处。当地的监督管理部门会及时介入,责令其改正不当行为并发出警告。对于那些无视警告、拒绝改正的餐饮商家,将面临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样地,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如果存在严重的食品浪费行为,同样会受到相应的处罚。监管部门一经发现此类违规行为,将责令其立即改正。对于那些顽固不化、拒绝改正的企业,将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这些措施旨在倡导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气,从源头上减少食品浪费现象的发生。来源: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