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最长命的大臣历经九往活到九十八

魏骥,一位明代的奇迹人物,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九朝,九十八岁的人生旅程宛如璀璨的星辰,在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中熠熠生辉。

出生于浙江萧山隐逸之地的魏骥,自幼便沉浸在书海中,勤奋攻读。永乐三年,他一举中举,次年参加会试,荣获进士副榜,从此步入宦途。他的仕途历经丰富,担任过《永乐大典》编建、太常专士、吏部考功员外郎等职位,最终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籍。

魏骥的为官之道并非显赫一时,他的事迹在官场上似乎平淡无奇。退休后,他的风采却越发显现。受到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启发,他回到家乡后并未闲下来。他忧心国事,关注民生,积极倡导兴建水利,为萧山的地方百姓造福。他所兴建的螺山、石岩、毕公等塘堰,有效地抵御了江潮,为湖利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魏骥的事迹传到了明宪宗的耳朵里,引起了朝廷的极大关注。明宪宗对他深表敬仰,赐予他“文靖”的美谥,并允许萧山人民为他立祠。他是明代最长命的大臣,为官四十五年,退休后仍继续为朝廷效力二十一年。他的终身成就令人敬仰。

那么,魏骥为何能享有如此高寿呢?他靠什么活了九十八岁呢?让我们通过几个事例来领略一下他的长寿之法。

他富有爱心,怜惜贫贱。初入仕途时,他官居松江教导,尽管地位卑微、俸禄微薄,他仍然慷慨解囊,为贫困学子提供茶水粥食。他无私地帮助别人,这种大爱精神让他内心充满喜悦。

他的品格随和,待人憨厚。在宦官王振专权的时代,他对待王振憨宠遇之,这种平和的心态让他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他内心少了愤慨和争执,自然平静安宁。

他不恋权位,激流勇退。七十岁时,他毅然放弃权位,回到家乡过起了平淡的生活。他对权力和声名持淡泊态度,专注于做有意义的事情。

他淡泊过活,家常便饭。回到家乡后,他立刻调整心态,过着平民的生活,身着简朴的衣服,不追求奢华和财富。他常戴笠行田间,勤于农事,与家人和睦相处,呼吸乡野气息,无欲无求,这是他的长寿关键。

魏骥的品格被《明史》概括为“务大概”、“端厚祗慎”,他在家“虽耄益恭”。他不为琐碎小事所累,注重战略和框架,身心自然轻松。他放下官架,与村民交流交心,保持庄重、憨厚、恭敬、自律的品质,这是他的养生之道。他的长寿秘诀或许就藏在这些点滴之中。

魏骥的人生经历和他的长寿之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范。他的爱心、随和、淡泊名利、注重养生和家常便饭的生活方式都是他长寿的要素。这些品质和精神状态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和借鉴。(文/刘秉光)

顺丰物流查询|顺丰物流电话|顺丰物流公司|顺丰快递单号查询|顺丰速运价格|顺丰速递网点|顺丰寄件|顺丰快运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