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殖民地新篇章:人类有望进驻小行星带谷神星巨型卫星栖息地
据德国网报道,近日美国趣味科学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天体物理学家说,人类有可能在未来15年内移居到这个漂浮的小行星带殖民地》的文章。文章作者布兰登·斯佩克托为我们带来了一个颇具创意的设想:人类未来可能选择在矮行星谷神星周围建造一个巨大的漂浮殖民地。
这个大胆的设想由天体物理学家佩卡·扬胡宁提出。他所在的芬兰气象研究所提出了一项尚未经过同行评审的新论文,详细描述了这一设想。扬胡宁描述的这个“巨型卫星”由数千艘圆柱形航天器组成,它们连接在一个圆盘状的框架内,永久围绕谷神星运行。谷神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而每个圆柱形栖息地可容纳超过5万人,拥有支持生命的大气环境,并通过自身的旋转产生类似地球的重力。这种创新的构思也被称作奥尼尔圆筒。
为何选择谷神星?除了它与地球的距离适中使得旅行相对容易外,更重要的是谷神星富含氮元素,这对于建立殖民地的大气层至关重要。定居者并不在小行星表面建立栖息地,而是利用太空升降机将谷神星上的原材料直接用于轨道上的定居点。这一创新解决了火星殖民概念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低重力对健康的影响。扬胡宁担心火星的低重力可能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他提出了这种替代方案,旨在创造一个具有类似地球重力的环境,同时建立一个互联互通的全球社区。
尽管这一设想充满创意和潜力,但仍有专家指出其面临的挑战和限制性问题。扬胡宁也承认,每个圆柱体的自转产生的离心力模拟地球重力仍存在技术挑战。如何确保定居点的氧气供应也未明确说明。尽管如此,扬胡宁坚信,未来人类有望进驻谷神星的巨型卫星栖息地,并且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这个设想中的殖民地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扩张潜力几乎是无限的。与火星相比,谷神星的表面积更大,能够为更多人口和经济扩张提供空间。扬胡宁还设想了一种独特的农业系统,每个圆柱体的一部分将用于种植农作物和树木,这些植物将在从谷神星的原材料中提取的土壤中茁壮成长。自然光和人造光将共同维持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这种相互关联的设计也显示了巨型卫星生活的另一大优势:可以在该殖民地的边缘不断增加新的栖息地圆柱体,从而实现近乎无限的扩张。这种创新的太空殖民地设计为人类未来的太空开辟了新的道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太空的热情不断高涨,未来人类定居谷神星可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虽然最佳条件下的时间表可能是下限,但未来的之路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得多。然而这并未阻止我们对此充满无限期待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