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某些古代僧人的肉身不坏现象,堪称世界奇迹。佛教中的肉身舍利,虽与中国木乃伊有所区别,却同样承载着信徒的敬仰与神秘力量。这一传统在日本尤为独特,其肉身舍利不同于埃及的木乃伊需去除内脏,也不同于中国的汉代古墓依赖特殊材料保护。日本的肉身舍利,是在自然条件下,仅通过特定宗教仪式,便能使僧人在死后肉身不腐。
真言宗的创始人空海大师,千年前来到中国学习,后创立真言宗并设计出一套苦修方法,旨在成为肉身舍利。这套方法需历时十年,期间经历三个阶段。苦修者需首先长时间主动挨饿,仅以松针、坚果为食,并通过锻炼减少肌肉与脂肪。随后,他们进入第二阶段,以打坐代替锻炼,仅以松树皮和树根为食,几乎达到骨瘦如柴的境地。这一过程更像一种慢性自杀,而非绝食,为日后成为肉身舍利创造了先决条件。减少肌肉和脂肪,意味着减少腐烂的可能性。
在苦修的最后一个阶段,苦修者面临死亡前的特殊经历。他们需饮用含有漆树汁的茶水,造成大量出汗、呕吐等反应,大量流失水分。漆树茶的某些成分可防止虫蚁侵蚀。而更关键的步骤是服用温泉沉淀物中的砷化合物,这一物质具有杀菌防腐作用。研究者认为,这一步骤旨在杀死体内细菌等微生物。尽管这一过程在现代看来似乎是有技巧地慢性自杀,但正是这种极端的方式考验了人们的毅力与决心。然而随着现代法律制度的建立,协助他人自杀已被定为犯罪行为,这样的苦修方式不再被允许。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成为肉身舍利的僧人确实经历了超越常人的毅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考验。他们不仅在生前开始了复杂的死亡准备过程,更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追求死亡的目标——成为肉身舍利或木乃伊。人们对他们的顶礼膜拜或许并不完全基于得道与否而是对他们强大意志力的敬仰和赞叹。这些僧人的人生之路无疑是艰难坎坷的道路不仅要有极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要有超乎寻常的毅力和决心在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时他们选择了用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去追寻自己的信仰之路令人敬佩和钦佩不已。由于空海大师所创造的这一系列独特的肉身舍利修炼法门,呈现出鲜明的日本地域特色,我好奇其中究竟有多少元素是从中国传承而来。虽然在中国某些地方也能见到肉身舍利,但我尚未见过关于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报告,因此无法明确判断日本佛教真言宗的肉身舍利修炼法与中国的肉身舍利有何异同。对于中国人而言,将生命视为修行至肉身成舍利的过程,是一种超脱寻常理解的概念。这种观念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之中,但许多中国人可能难以完全接受一个人活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死亡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