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志合者,山海不能阻隔
在谈论中英之间的深厚关系时,曾引用“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源自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英两国,作为二战时期的盟友,共同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双方在经贸、金融、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合作全面深化,进一步印证了那句“志合则亚欧大陆为咫尺、若比邻”。
二、关注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快乐玩耍
在谈及中英教育时,强调“中国孩子玩得太少,要让他们多玩一玩”。参观孔子学院时,习主席指出中式教育的优点在于严师出高徒,而英式教育的长处则在于张弛有度。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孔子学院在中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孩子在增长才干的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国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生与死,人生的大问题
在谈论读书心得时,用“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来引出自己对生命的思考。这句话出自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是莎翁对生死问题的深刻探讨。习主席通过这句话,回忆起了自己青年时期刻苦求学的经历,对那些生动的人物和情节深深着迷。他多次在出访时分享自己的书单,展现了自己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四、把握机遇,时不我待
在谈到把握机遇时,曾说“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这句话引自苏轼的《代侯公说项羽辞》,强调了把握机遇的重要性。习主席引用英国的名言“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并且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强调了中英两国应牢牢把握当前的机遇,共同推进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
五、民本思想,国家安宁之本
在谈及民本与法治思想时,引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强调了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才能安宁。这既体现了我国自古以来的民本思想,也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念。习主席指出,既要吸收中华法制的优良传统,也要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做法,以达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目标。
六、和平发展,崇尚和谐
在谈论世界和平发展时,强调“和为贵”,引用了《论语》中的话,表明了和平的基因深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国强必霸的逻辑。这一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也体现了对全球和平的深深期盼。
七、国际合作,道路越走越宽
在谈到国际合作时,用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世界上的路,只有走的人多了,才会越来越宽广”。这引用了鲁迅的名言,并结合了许多中国的俗语,强调了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的理念。习主席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世界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力量。
八、中英合作,深化互信
在谈到中英合作时,提出了四点建议:互信要“深”,对接要“通”,合作要“实”,方法要“新”。这些建议简明扼要,十分中肯,对推进中英合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主席强调中英两国的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发展理念相近,投资意愿相同,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合作前景广阔。“尽管每个人的步伐和选择不尽相同,但我们的目标都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让每一步都稳健而舒适。就如同治理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经济水平和文化传统,因此社会制度的差异也就理所当然。尊重各国各自的发展道路,正是当今世界的智慧所在。”习主席曾深刻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尊重国家差异的重要性。世界上不存在一条可以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固定发展道路,只要这条道路符合本国国情、有利于社会发展、能够增进人民福祉,我们就应该一视同仁地予以尊重和支持。世界文明的多元性正是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动力源泉。在交流中互相借鉴,在互鉴同发展,这才是我们应该秉持的文明观。
“习主席曾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强调‘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是身后’。这句话不仅是对中英两国关系的美好期许,更是对所有国家的共同呼唤。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中英两国已经达成共识,要共同开创面向21世纪的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代’。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我们需要抓住机遇、勇往直前,而不是犹豫不决、停滞不前。”习主席的话语鼓舞人心,激励各国携手共进,共同迎接充满希望的未来。在这个充满变革和机遇的时代里,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中英两国的友谊与合作不仅将开启两国发展的新篇章,也将为世界的繁荣与稳定注入新的活力。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充满希望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