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饼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自古以来,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传统美食,背后隐藏着许多引人入胜的传说故事。
嫦娥奔月故事
关于嫦娥和后羿的爱情故事,是月饼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传说起源。相传后羿从西王母处获得不死之药,交由妻子嫦娥保管。在一次危机中,嫦娥误吞药物,飘然升空至月宫。每当月圆之夜,后羿都会望月思妻,民间则通过制作月饼来纪念这段深情。另有版本记载嫦娥托梦给后羿,让他制作圆月状的饼,寓意夫妻短暂团圆。
唐玄宗与月饼命名
在唐代,胡饼极为盛行。中秋之夜,唐玄宗与杨贵妃赏月时,贵妃见胡饼形如圆月,提议将其更名为“月饼”,这一名字遂在民间流传开来。还有传说唐高祖李靖凯旋时,吐鲁番人献上“祝捷饼”,李渊分食群臣并邀月共赏,这也被视为月饼的起源之一。
元代起义与月饼传奇
元末,汉人反抗蒙古统治时,将起义信号藏入八月十五的饼中,这种饼在当时被称为“月饼”。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此种饼作为节庆食品赏赐给臣民,逐渐演变为中秋节必备的月饼。
月饼的图案常融入吴刚伐桂和玉兔捣药的传说。月宫中的吴刚因犯错被罚砍伐桂树,桂树神奇地随砍随合;玉兔则终年捣制长生之药。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故事为月饼增添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中秋节的诗意情怀——古诗中的月饼与中秋
中秋节的古诗中,月饼常常作为寄托情感和思乡之情的载体出现。
苏轼的《月饼》诗中,“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以月饼比喻明月,展现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袁景澜的《咏月饼》则详细描述了月饼的制作工艺及馈赠习俗。祁启萼的诗则点明了月饼命名的由来。辛弃疾和李白虽非专写中秋的诗歌中也提到了玉兔的传说,为中秋节增添了诗意和神秘感。
这些传说与诗词共同构建了中秋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月饼不仅是美食载体,更承载着团圆、抗争、祈福等多重象征意义,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