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风趣网的小编,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一个令人震撼的历史故事——清被杀事件。请持续关注哦。
说起金田起义后,太平军一路高歌猛进,在成功夺取首个重要城市永安后,他们开始了系统的政权建设,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永安建制”。杨秀清、石达开等人因功被封为王。其中,杨秀清更是高居诸王之首,手握重兵。
不久之后,他们攻破了南京,占据了南方的大片土地。这时,洪秀全在天京定都,正式开启了与清长达十年的对峙时代。洪秀全逐渐沉迷于享乐,鲜少过问政事。他将政务全权交给了东王杨秀清。
当时的杨秀清集教权、政权、军权于一身,实质上已经成为了最高统治者。他的猖狂程度不亚于历史上的某些人物,大有取代洪秀全之势。最终,天京事变爆发,杨秀清及其党羽被轻易诛杀。
许多人对此感到不解,毕竟杨秀清掌控着局势,拥有众多的党羽和东王的嫡系军队,应该不容易受到攻击。要知道,没有东王的命令,部队是无法随意调动的,更何况天京城内处处设防,节节把守。几千军队却能悄无声息地进入城内,包围东王府,这确实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在天京事变中,集大权于一身的杨秀清会如此轻易地被杀呢?其实,道理很简单。
这件事太过突然,超出了杨秀清的预料。就像唐朝的太子李建成,他身边的文臣武将远非李世民可比,但由于太过突然,李建成无法防备。同样的道理,杨秀清再警觉,也无法预见到这一天的到来。
当时,杨秀清的主力部队即便得到消息,也已经无法及时救援。天京事变的成功,离不开一个人——陈承瑢的帮忙。他当时是朝廷内官的首长,是个实权派人物,在军事政务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他曾经受到杨秀清的帮助和提携,本应是杨秀清的亲信之一。
在权力争夺中,他背叛了杨秀清,转向了另一方。他向洪秀全告密,声称杨秀清有谋反之心,这才让洪秀全下定决心先下手为强。正是他瞒过杨秀清,乘夜开门接应韦昌辉部队进城,解除了杨秀清的近卫部队。导致杨秀清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诛杀。
杨秀清平时的专横跋扈,目中无人,与诸王的关系非常恶劣。他在关键时刻孤立无援,无人支援。而且,杨秀清在平时跋扈惯了,失去了警惕性,没有危机意识,放松了警惕。这也为他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杨秀清的被杀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尽管他在天京事变中集大权于一身,但他的疏忽和轻敌心态使他难以预料和防备这场变故。而那些曾经亲近他的人,在权力面前选择了背叛。最终,这些功臣并没有得到好下场,可谓者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