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贞观三年那个金色的秋天,唐太宗李世民派遣了李勣、柴绍等英勇的将领,率领十万雄壮的唐军,勇往直前地进攻东方。经历了一年的激烈战斗后,于贞观四年的三月,东方首领终于俯首称臣,厥的威胁被彻底消灭。从此,唐朝北部的边境迎来了久违的安宁。
随着厥的覆灭,西域的局势也发生了剧变。曾经的繁荣之地由于内部纷争而国力衰退。唐朝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决定向西域和中亚地区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那些西域的绿洲地区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们不仅仅是通往遥远西域的重要节点,更是连接中亚、波斯和东罗马的商路必经之地。
就在这种大背景下,西域的一个小国高昌国开始展现对唐朝的归附之心。高昌国位于新疆的吐鲁番附近,虽然国力较弱,但地理位置优越。在归附唐朝之前,它一直受到西突厥的影响。
公元630年,高昌国王麴文泰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那就是向唐朝称臣。他亲自前往唐朝的首都长安,拜见唐太宗,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盛情的款待。那段时间,高昌与唐朝的关系如同蜜月般甜蜜。
好景不长。到了公元638年,西突厥的势力开始抬头,麴文泰受到压力,下令封闭了丝绸之路。这使得西方商人无法通过这条传统商路抵达长安,同时高昌以西各国向唐朝进献的贡品也被截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唐朝在高昌西南的焉耆开辟了新的商路。麴文泰却联合西突厥攻击了焉耆和伊吾这两个新近归附唐朝的绿洲小国。他的这一举动让唐太宗非常生气,唐太宗命令麴文泰以藩臣的身份亲自来长安解释情况,但麴文泰却置之不理。
麴文泰的狂妄和轻视让唐太宗更加震怒。于是,在公元638年十二月,唐太宗派出了远征军,由陈国公侯君集率领,征讨高昌。麴文泰却对唐军的远征持轻视态度,他以为唐军无法跨越辽阔的沙漠地带。他甚至对身边的人说:“唐国距离这里七千里,穿越沙漠地带困难重重,食物水源匮乏,天气极端恶劣。风一吹,行人多有死亡,怎么能派大军前来呢?”
唐军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决心。他们跨越了沙漠地带,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当麴文泰得知唐军已近在眼前时,他大惊失色。之前西突厥曾派兵支援高昌,但听说唐军临近后,却转头逃回了国内。麴文泰知道已无力回天,最终在惊恐中暴毙而亡。
公元640年,唐军抵达高昌时,麴文泰的儿子麴智盛宣布投降。唐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取得了胜利。此后,高昌被并入唐朝,改名为西州。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唐朝的威武之师,也展现了西域小国对唐朝的归附之心和唐朝在西域扩张中的决心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