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关于黑洞的存在,人类科学家们颇有争议。因其神秘莫测,仿佛宇宙中的暗夜深渊,我们无法直接“目睹”其真容。历史的某个瞬间定格在北京时间4月10日,这一天,科学家们用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为这一宇宙谜团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这一天,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令人震撼的成果。地球人终于第一次得以窥见黑洞的真面目,这一时刻,让人感叹不已。
据了解,这张珍贵的照片中的黑洞位于M87星系中心,距离地球遥远的5500万光年。这个黑洞的质量更是惊人,竟比太阳还要大上约65亿倍。
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的公布,也是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的有力证明。在理论描述中,黑洞是一种质量巨大的天体,其引力强大到连光都无法逃脱。这次的照片拍摄,无疑为我们理解这个宇宙中的奇异现象提供了宝贵的直观证据。
回顾黑洞照片的拍摄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早在三年前,人类就已经通过雷达收集到了黑洞存在的间接证据,那时黑洞合并发出的“声音”被成功捕捉,但对于其真实面貌仍然无法确定,只能依靠推测和想象。
那么,天文学家是如何拍摄到这张黑洞照片的呢?这个过程并不容易。由于黑洞距离地球极为遥远,能够传送到地球的就是其周围高热光环的辐射波,这些辐射波还会四散到地球各处。个人望远镜无论多么先进都难以捕捉到黑洞的全貌。收集来的辐射波数据量巨大,超过1PB,相当于百万GB的数据量。这场物理学与天文学史上最大数据的实验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观测和搜集数据,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照片的拼凑和整合。
官方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启动了事件视界望远镜计划,并在智利、夏威夷、美国亚利桑那州、南极等地区部署了观测站。这些观测站以甚长基线干涉技术结合世界各地的电波望远镜进行观测和数据记录。数据搜集完毕后,观测站再将数据传送到中心进行整合和拼接。这个过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直到2019年3月官方才宣布完成了几乎所有工作。最终呈现出了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这一震撼的成果。
事件视界望远镜是一个以观测星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为主要目标的计划。它利用全球各地的电波望远镜进行协同观测和记录数据形成虚拟望远镜用于观测事件视界尺度的结构。而关于黑洞为什么看不到的科普知识告诉我们黑洞因其本身不发光并且引力强大到光线都无法逃逸所以不能直接观测到但可以间接观测到当黑洞吞噬附近物质时会释放强大的X射线物质落入黑洞中心时互相摩擦也会释放可见光和X射线形成独特天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