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林果业提质增效,突破收益“天花板”调查纪实
记者 马呈忠
新疆,这片被赞誉为“瓜果之乡”的土地,其林果种植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2200多万亩,收入占据了主产区农民总收入的近三成。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推进,新疆将林果业列为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如何转化体量优势为市场竞争力,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呢?近日,我深入新疆进行了深入调查。
新疆,以其独特的“三山夹两盆”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光照资源,成为我国的林果重镇。过去由于远离东部市场,林果产品的商品率并不高,加之加工基础薄弱,产业升值缓慢,导致林果收益面临瓶颈。但近些年,新疆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思路,深耕细作,大力发展南疆环塔里木盆地林果主产区以及其他三个林果产业带。
在巴格其镇的肖尔巴格村,我亲眼见证了林业站技术员阿布杜艾海提的果树枝条修剪课。他强调:“枝条修剪是为了让阳光照进树里,核桃质量不好就不值钱了。”他的课程吸引了30多名果农前来学习。随着各级专家服务团队的深入田间地头,阿布杜艾海提学会了多项技术,成为了一名果树提质增产技术员。他的努力使得核桃亩产从170公斤提高到260公斤。
在新疆,农民们逐渐认识到高品质林果的重要性。如今,种高品质核桃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不仅仅注重种植技术的学习,更开始考虑如何嫁接量质双优的新品种。巴格其镇的核桃开展新品种嫁接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与此新疆已经建立了五级林果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市场的需求也在倒逼源头农户加大优质林果培育力度。新疆的林果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齐武表示,现在消费市场需要好果,因此必须注重果园源头,提高果农收益。为此,新疆正持续建设各级林果提质增效示范园,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提高林果品质。值得一提的是,麦盖提县的灰枣获得了特优级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除了源头好果的重要性外,构建良性供给也是关键。在和田县巴格其镇的新疆核桃(和田)批发交易市场,我看到了繁忙的交易场景。在这里,农民们的核桃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了良性的供给链。这样的场景让我深感新疆林果业的繁荣与活力。
新疆林果业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引导扶持和技术推广,农民们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良性的供给链。未来,我相信新疆林果业将继续提质增效,突破收益“天花板”,为农民们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