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一位传奇的吴越国王
吴越忠懿王钱弘俶,原名钱弘俶,又名虎子,后改文德,他是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的第九子,也是吴越末代君王。他在位三十余年,经历了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奇秘网一起走进他的世界,他的故事。
钱弘俶的开元年间,曾担任台州刺史,后被胡进思立为吴王。他在平定江南的过程中策应有功,因此被授职。后来,他入朝仍被封为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他献出了所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附宋朝。九年后的988年,钱弘俶逝世,被追封为忠懿王,而他的墓地有两种说法,一是洛阳,二是苍南。
钱弘俶继位后,继承了祖先留下的繁荣与遗训,对中原诸王朝贡奉之勤,海内罕有其匹。在北宋统一全国的政治攻势下,他为保一方平安,更是倾国所有以事贡献。宋建隆元年(960年),他复兴杭州,迎请高僧讲法华经,特赐“净光大师”之号。他又遣使赴日本、高丽,求取天台论疏,令天台教观蓬勃发展。他在杭州建普门寺,于钱塘建兜率院等,表现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宗教信仰。
当赵匡胤讨伐之际,矛头直逼江南。钱弘俶拒绝了南唐后主的求援建议,反而出兵助宋灭南唐。而后在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一月,他祭别钱镠陵庙时失声痛哭,表现出其忠诚与孝义。他曾被封为“淮海国王”、“南汉国王”,最后在端拱元年(988年)更封为“邓王”。同年八月逝世后追封“秦国王”,谥号忠懿王。吴越国王钱弘俶墓志今陈列于洛阳古代艺术馆东展室。其墓志是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国君”级墓志。对后世了解吴越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除了政治上的成就外钱弘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自编其诗为《正本集》,并由陶谷作序流传至今。在他的影响下吴越国境内佛教大盛他毕生崇信佛教亲自造经幢刻佛经建寺院修宝塔等礼遇多位高僧并遣使往高丽日本寻求佛教典籍在境内营造了浓厚的佛教氛围使得吴越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南佛国”。目前出土的钱弘俶所造的塔实物以铜塔居多铁塔略少其中雷峰塔发现的银制阿育王塔是钱弘俶为雷峰塔特制的两座塔的不同在于地宫出土的阿育王塔内有金制容器存放着当年钱弘俶供奉的舍利而天宫的阿育王塔内悬挂金瓶内含舍利体现了钱弘俶对佛教的极高崇敬和信仰。至于雷峰塔的传说故事中关于为庆祝宠妃得子而建的说法其实有误其真正原因是为了供奉如来佛祖的佛螺簮发体现了他对佛教的深厚感情与信仰追求。这位传奇的吴越国王一生崇信佛教的故事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信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