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奇秘网的小编带来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一起吧!
在古代,许多平民百姓都梦想着能娶到公主,毕竟一旦成为驸马,就能省去几十年的奋斗。这种观念在唐朝却发生了转变。唐朝的平民确实愿意娶公主,因为这样能使他们少奋斗很多年,即使被欺负也能接受。但奇怪的是,唐朝的贵族青年却普遍不愿娶公主,甚至对此深感恐惧。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这与唐朝当时的制度息息相关。在唐朝,公主的地位普遍较高,她们从小缺乏礼仪教养,行事往往自我为中心。而皇帝出于疼爱,常常对此视而不见。驸马在婚姻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受到欺负。对于不愁吃穿的贵族青年来说,他们自然不愿意走这条看似能快速飞黄腾达的捷径。这其中的原因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点:
根据唐朝的规定,妻子去世后,丈夫需要为她守丧一年才能再娶。公主去世后,驸马却需要守丧三年。这一规定让许多贵族青年对娶公主望而却步。
唐朝皇室具有北方少数民族血统,他们在婚姻问题上更偏向于胡夷之风。这在士族心中引起了鄙视,他们既不愿意将女儿嫁给皇室,也不愿儿子娶公主。
唐朝的公主往往骄横跋扈,民间对此多有议论。而士族对公主的那些不良传闻都有所耳闻,他们纷纷躲避,自然不愿娶公主。
让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吧:
尉迟恭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唐朝初年,皇帝希望通过联姻来稳固与功臣贵族之间的关系。当李世民想把女儿嫁给尉迟恭时,却被拒绝了。尉迟恭以自己已经有了妻子为由,委婉地回绝了皇帝。他说自己虽然文化有限,但懂得糟糠之妻不下堂的道理,而且自己身份卑微,配不上尊贵的公主。
还有一个例子是王徽。被称为“有为皇帝”的唐宣宗对自己女儿的教育非常严格。当他为女儿选择女婿时,即使是精挑细选的德才兼备的青年才俊王徽,也坚决拒绝娶公主。他担心自己体弱多病,可能会让公主守寡。唐宣宗知道后,便放弃了让他成为驸马的想法。
还有一个例子是郑颢。作为唐宣宗时期的状元郎,他被选为万寿公主的驸马。尽管郑颢内心非常不愿意娶公主,但他无法拒绝。婚后虽然他的仕途一帆风顺,但他心中并不开心。他甚至在唐宣宗面前诋毁推荐他的宰相白敏中。虽然唐宣宗知道这是郑颢的计谋,但他还是选择调离白敏中。不过最后唐宣宗还是知道了真相,并原谅了郑颢。在唐朝所有驸马中,出身士族的占了将近一半。这些士族子弟虽然不愿娶公主但往往也无路可选。
总的来说这些唐朝的贵族子弟虽然内心有着万般不愿但他们面对皇室的压力和文化传统的束缚往往只能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唐朝婚姻制度的独特之处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