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3日的今天,我随着时代的潮流,首次通过手机观看了《感动中国》的盛典。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瞬间,让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内心的澎湃。
自2003年的首届“感动中国”起,这个颁奖盛典已经走过了二十载春秋。每年的年初,它都会为我们讲述那些激励人心的故事,让我们领略到人性的光辉,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
作为一名从2004年开始关注这个盛典的观众,我每年都会准时收看。我记得有一次,因为家里停电,我骑着自行车跑到姑姑家继续观看,深受感动的人物事迹让我拿起笔,将他们的事迹记在本子上,认真学习。
“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我认为,这离不开两位主持人白岩松和敬一丹的精湛表现。他们稳重的台风和精炼的语言,带领我们一同感受每位获奖人物的感人事迹。
作为观众,我被这20年里评选的200位/组感动人物深深打动。而两位主持人的坚守和陪伴,更是触动了我内心深处。
从2022年的“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中,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奋斗精神、人民的向往、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这些感动人物身上所散发出的光辉,仿佛让我们窥见了整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例如,杨振宁老人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觉得不如外国人这个心理。”他的成就告诉我们,中国人有能力超越其他民族,我们要有信心。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用“苦中作乐”的家风教育子女,传承良好的家风对子孙后代非常重要。
中国飞人苏炳添,作为首位闯入奥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他是中国人民忍辱负重、踏实苦干、奋勇争先的杰出代表。
英雄朱彦夫的一生都在战斗、坚守,他的事迹让我无语凝噎。他用残缺的双手写下《极限人生》,坚守血战报国的决心、坚守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恒心。
清华博士江梦南凭借毅力和父母的教导学会了“听”和“说”,走入清华,她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我也深深感谢她的父母,他们的培养让我领悟到家教家风的培养和传承的重要性。
赤心的航天追梦人,从“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实现,告诉我们梦想实现并不遥远。感受他们的磅礴伟力,增强了我奋斗的力量。
从这些感动人物身上,我学到了爱国、自强、超越、坚守、梦想等品质。这些将贯穿我的写作历程,以爱国为出发点,自强不息、超越自我、坚守初心、坚定梦想、分享价值。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把它们化作动力,守护利他、厚积薄发、跨越人生,达成所愿,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此声明,此文纯属原创,未在任何平台上发表过。我是何光辉,一名85后的撰稿人,用写作记录自己和同龄人的奋斗经历,一同感悟奋斗的快乐和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