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报道,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近三年间,中国始终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置于首位,这一原则成为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同时也是衡量防控成效的重要标准。这一深谋远虑的决策,成功保护了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使得新冠感染、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三位在华外国友人对此表达了他们的感触。
柬埔寨高棉日报社驻京分社记者代治刚称赞道,在这三年抗疫期间,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的原则,科学防护,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了最大的防控效果,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经济不仅保持了较高增长率,对稳定国际供应链和产业链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向包括柬埔寨等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
与此一位名叫高飞的哥伦比亚籍自媒体人表达了他对中国抗疫原则的深度认同。他提到,中国坚持先健康后财富的原则,在这场大流行中,西方追求人的常态,而中国追求的是救人的常态。高飞认为,西方国家将新冠反应政治化、两极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强调,如果不是中国在疫情初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保留生产和运输个人防护设备的能力,世界的情况可能会更糟。
当奥密克戎变异株今年年初袭击中国时,上海作为标志性城市在不断摸索和挣扎。高飞认为这给了西方世界所需的“弹药”,以攻击中国的“清零”做法。中国各地城市按照抗疫政策处理疫情,迅速摆脱了疫情冲击,企业恢复正常运营。高飞强调:“所有这些都是可能的,因为中国让我们活着!”
俄罗斯博主环环表示,她在疫情这三年一直在中国,充分感受到中国为保证老百姓的安全所做出的努力。她所在的小区以及整个城市都展现了严格的防控措施,每个细节都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努力。环环真正感受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精神,中国的努力让这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在疫情期间保持最低的死亡率。
中国的抗疫政策深入人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三位在华外国友人深有感触地表示,中国的抗疫精神让他们深受感动,并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齐心抗疫的力量。在除夕之夜,深圳出现了若干特殊情况,医护人员们还未品尝完温馨的年夜饭,便紧急奔赴一线。他们的身影,在夜幕下显得尤为坚定与执着。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他们毫无怨言,即刻投入到紧张的核酸检测工作中。这一刻,他们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群坚守岗位的战士,用责任和担当诠释着对人民的深情厚谊。(编译妮思娜 编辑韩鹤)这一感人瞬间,记录在中国日报网的报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