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叫张道平的父亲,携带着满心的哀痛与坚定,从河南新蔡县踏上了前往天津的征途。他的目标并不是繁华的都市,而是寻找他失去的儿子。这位父亲在拾荒的十年间,默默承受着巨大的悲痛,只为攒够那1.1万元,拿回殡仪馆里被杀害的儿子的残尸。这十年的艰辛,至今未能如愿以偿。
回溯到2006年,他的儿子在天津与一老乡酒后发生争执,不幸被刀捅伤并失去了生命。当地的公安局将焦尸送往香河殡仪馆进行埋葬。因为张道平无法支付殡仪馆要求的存尸费,他的儿子的尸体始终未能取回。于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了张玉明的坟墓和骨灰,只剩下父亲无尽的悲痛和思念。
在那次悲剧发生后的日子里,张道平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他的儿媳带着部分赔偿金和最大的女儿离开了这个破碎的家,而他的老伴因承受不住打击而离世。只剩下他和孙子在天津相依为命,靠着拾荒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他们居住在不足十平方米的阴暗小屋里,每月的租金仅为一百元。
那个阴暗的小屋是张道平和孙子的全部家当,一张床、一张桌子几乎占据了所有的空间。冬天里,他们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只能在小院里搭起简易的灶台,用捡来的铁皮和洋铁炉子烧柴取暖。午饭时间,他们常常会蒸一些掺着棒子面的馒头,就着咸菜吃。这样的生活虽然艰辛,但张道平从未放弃过寻找儿子的希望。
多年来,张道平一直在努力争取剩余的赔偿金,以期从殡仪馆取回儿子的尸体。他说,儿子的尸体没有下落,他的心中始终无法释怀。这十年间,他一直在为这件事奔波,即使身体逐渐衰老,疾病缠身,他也从未放弃。他常常觉得喘不上气,肺也不舒服,但因为没有钱去医院做检查,他只能默默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张道平说,人老了总要落叶归根。儿子的事情一天不解决,他就揪心一天。他的坚韧和执着感动了无数人,也让我们看到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即使面对巨大的困难和挫折,这位父亲也从未放弃过寻找儿子的希望。他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反思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无常,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和爱。
现实是残酷的。2016年4月12日,当记者帮助张道平联系香河县殡仪馆时,工作人员称因为时间过于久远,已经没有关于张玉明尸体的存档了。张道平说,如果自己没能活到要回儿子尸体的那一天,他希望孙子能继续等待。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眷恋和期盼,也是他对生活的无尽坚持和勇气。
这就是一个父亲的寻尸之旅的全部内容。他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心痛、让我们反思。更多关于这个故事的信息,请关注我们的频道,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份伟大的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