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与厄尔尼诺:气候异常的双面间谍
在地球的气候交响乐中,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无疑是其中的最强音。它们像不请自来的指挥,时而让全球气候奏出反常的乐章,时而引发旱涝灾害的连番上演。作为自然灾害的主要推手,它们背后的成因一直是科学家们热议的焦点。
关于厄尔尼诺的成因,大气、海洋、地球自转等诸多因素都被提及,像是日食、地震火山等也被纳入考虑范围。要解开灾害的链条,首先要探究这两个现象背后的主因。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的研究,无疑是我们迈向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一步。
拉尼娜事件被视为控制厄尔尼诺现象的三大关键因素之一。南极半岛的德雷克海峡,因其海冰的存在,对海洋环流产生了重大影响。每年9月,赤道太平洋海水最冷;而到了3月则最暖。这种变化与德雷克海峡的海冰情况息息相关。在某些年份的2月前后,由于海峡海冰最少,使得南半球的海洋寒流有更多海水流向大西洋,减弱了流向秘鲁寒流的海水,使得季节性变暖的赤道海水变得更暖。这使得南太平洋的海洋环流减慢,导致大量热能积聚在赤道太平洋,从而催生了厄尔尼诺热事件。
与此拉尼娜事件也有其独特的成因。在特定的年份,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增多,阻碍了海洋寒流的通过。这增加了流向秘鲁寒流的海水,使得季节性变冷的赤道海水变得更冷。南太平洋的海洋环流加快,导致大量热能从赤道太平洋流向南极,使得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水变得更冷,从而形成了拉尼娜冷事件。
除了上述的自然因素,日食也被认为是影响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重要因素之一。林振山等人的研究发现,如果在南极或北极连续发生三次以上的日食,当年就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若在赤道连续发生三次以上的日食,则会发生拉尼娜事件。日月潮汐高潮区对地球自转的影响也影响了这两个事件的形成。这一切都为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动力。
最新的预测显示,拉尼娜事件正在酝酿之中。早在2013年初,我们就预测到一场更强的拉尼娜事件即将来临,伴随着强震、流感、强风沙尘等异常现象。国际机构也给出了相似的预测。秘鲁沿岸的一些气象报告也暗示了可能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尽管还需观察两个月才能确定拉尼娜是否来临,但其影响力已然不容忽视。
拉尼娜与厄尔尼诺事件是气候变化的双重奏,它们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成因和深远的影响。从海洋环流到日食影响,从自然因素到地球自转的变化,这一切都在影响着这两个事件的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期待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两个现象背后的秘密,以便更好地应对它们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