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将张浚:一生的荣光与争议
人们常言岳飞墓前跪着两个人,其中一位是众所周知的秦桧,而另一位则是张俊。这位张俊并非彼张浚,而是另有其人。我们所要讲述的这位张浚,也是南宋的一位重要朝臣,且其官位显赫,但他在历史上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
张浚,四川绵竹人,是名人之后,行为正直不阿。他以科举进士的身份步入朝堂,踏实肯干,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坐上了宰相的位子。他对那些主张与金军议和的朝中同僚嗤之以鼻,指责他们无骨气,缺乏强国之心。尽管他是文官出身,但对军事有着狂热的热爱。他高瞻远瞩,能在国家安宁时期预见未来的隐忧,成功说服宋高宗建立对金军的防御机制。当国家处于危难之际,他更是从朝堂奔赴战场,其爱国之心日月可鉴。
张浚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小人之心最终战胜了忠良之义。张浚为人小气、肚量狭窄,自我感觉极佳,总是认为自己家族的军事才能无人能及。岳飞的声名鹊起,无疑给这位自恋人士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岳飞在主张抗金的基础上扩大了军民联合阵营,这些都触动了张浚脆弱的自尊心。他甚至放弃了原则,与秦桧勾结,残忍地迫害忠良。
说到底,张浚不过是顶着名人之后的帽子在世上沽名钓誉罢了。但由于他残害了岳飞,名声终究臭了。
张浚墓位于长沙市宁乡县境内,是他与其子张栻的墓地所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张浚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地选址讲究风水,张浚墓位于衡山山脉的官山南麓,背后是著名的九曲奇峰,墓前傍水。墓地周围是著名的花岗岩,墓前立有石华表,封冢采用的是三合土构造。墓碑采用青石材质,高六点六米,宽零点九米,上面刻着张浚的名字和生平事迹。
张浚的一生忧国忧民,为民,反对议和,希望能与金人决战。在临终前,他对自己两个儿子说,希望自己死后能葬在衡山下,不要葬在家族墓地中,因为他觉得自己愧对列祖列宗。最终他的儿子们实现了他的遗愿。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儿子张栻是儒学大家但在年轻时就英年早逝令人叹息不已。另一件令人感叹的事情是张浚的另一个儿子在张栻去世后也决定在张浚墓旁陪伴他度过了最后的岁月彰显出了人间的父子情深。父子两人都在儒家学说上颇有建树并对儒学的完善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与他们的父辈教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张浚为人正直积极反对议和主张朝廷与金人开战其官运亨通之时皇帝对其评价甚高其在朝堂之中的威望也如日中天由此可见此人非常有能耐深受后人铭记敬佩和敬仰。。历史的传承总是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演绎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故事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和历史的厚重。。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历史都不会忘记那些曾经为它做出贡献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