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2019年王兴在饭否上一个更新直接把一个段子变为经典: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刚刚过去的2020年,用事实证明了这句话的含金量绝对是24K的。
来到2021年天使投资人吴世春在社交媒体发布了《关于2021年的创业感悟》一文,开篇第一句:2021年只会更寒冷,不要抱有幻想,但寒冬也更适合耐寒类物种的生长。前半句直接把很多刚刚走出20年阴影的创业人和非创业人拉回了残酷的现实中,希望这句话的含金量在18K以下。
叠加上述两位大咖的预判,接下来一年的走势不容乐观,所以宏观层面趋势性的判断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是有一定的价值的,为此,跑车也尝试预测了自身业务所处赛道的十大趋势。
这十大趋势主要是对汽车物流零担业务做得判断,明确说明这里的零担业务是汽车产业附属行业之一的汽车(整车)物流领域的小的分支,主要是区别商品车业务,也可以称为二手车业务,在用车业务,散车业务等。
站在物流行业发展来看,垂直赛道的汽车物流中的零担业务同样面临合规化,作为从业者如何理解看待合规到如何执行合规可以说是决定未来在这个领域能走多久的关键,充分重视和执行业务合规,资金合规和税务合规这仅仅是基础性的要求,而这个过程带来的合规成本问题对于大家来说一个不小的挑战。
提到合规,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执行一年有余的网络货运,作为无车承运升级过来的网络货运并不能解决所有,也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至少还有很多优化的空间,比如不排除会有进一步降税减费的可能性。
对于从业者则提出了如何通过模式创新,服务创新乃至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创新来实现合规化的自我突破是接下来一年,乃至五年或者更长时间要思考和面临的问题。
汽车物流零担业务的操作在过去较长的一个周期都是线下为主的业务,很多人认为离在线化很远。实在不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行业也不能孤立存在,客户会提出是否有线上的渠道和入口,通过线上的方式与你发生业务交互。而如何开发,管理和维护这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零散用户,包括对内部员工的管理,培训和考核都有这在线的需求,类似的在线化需求还有很多很多。
对于零担业务在线化不仅仅是业务需要,也是管理的需要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线化并不等同于一套庞大的互联网系统,现阶段在线化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公众号收集订单,可以通过企业微信管理客户的同时做内部管理,可以通过独立的三方SAAS(如:跑车帮小程序)进行运力的管理。
从现阶段看,市场上有的从业者自投三五百万做系统开发重注在线化。有的从业者会尝试性开发些PC页面或者移动端的H5配合公众号、抖音号做线上获客。有的从业者因业务需要被动的使用一些APP或者小程序来处理订单。这些都属于在线化范围,而有的从业者一直认为在线化会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举个很形象的例子,想吃猪肉不一定要养猪,借力更省力,结合自身的业务需要做合适的选择。哪种选择都没有对错好坏,不管哪种形式都不重要,重要是对于在线化有自己的理解,将业务逐步实现线上化,确保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不掉队。
网络渠道覆盖对于零担业务不是什么新话题,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如何完成网络渠道的规模覆盖,从几个网点实现十几个网点,乃至几十个网点的覆盖。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对已经规模化的网络进行有效的而管理,第二个问题会反作用于第一个问题。
业内最为普遍的方式是通过承包的方式来解决网点的覆盖,每个承包人作为一个网点的负责人独立存在,公司层面提供基础的客户和基础的运力,管理上相对宽松,因为无法进行有效管理经常出现承包人一定时间后自立门户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网络覆盖的价值,有的直接通过直营网点,有的间接的通过合作联盟或者加盟的方式。
无论哪种模式,在管理上都要面对平衡总部与网点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利益的再分配问题。总部的资源能力和网点的业务水平在一定程度是博弈关系,厘清两者间的各自的价值点和定位,通过不断的优化调整升级,提升网络渠道的管理能力的同时再进行网络规模的扩张是基本原则。
行业头部公司主要是指从事商品车业务的三方物流公司,而零担业务的发展最早期是基于商品车业务回程衍生而来,但是在汽车新零售和二手车业务的快速增长背景下极大的加速了业务发展,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让行业头部公司不断加码资源的投入。
行业头部公司都有自己稳定的商品车业务,资源上有着自己的先天的优势,但在业务操作层面则会有一定的掣肘,业务体量越大越明显。本可以通过原有内部的资源协同提升效率,但原有的内部管理机制做不到同步调整则会导致协同的效率不升反降。零担业务的复杂性明显要高于商品车的业务操作,客户群体不一样带来的运输线路需求不固定,运输量小不稳定,服务要求不低反高,这些对于曾经服务主机厂的三方物流公司业务人员需要不断去适应。
原有的资源型专线公司在各家头部公司下场的同时一定程度失去原有的市场地位和优势,需要与头部公司主动寻找新的合作方式,再次进行业务分工和资源重组, 主动(也有可能是被动)的实现自身业务的转型。
对于零担业务这个是市场,平台型公司如果从最早15年的车流网算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前三年基本以车货匹配的模式在摸索,后三年过度到无车承运的模式,不管哪种模式都属于单边平台模式,基于原有的单边平台模式将出现多边平台模式,这也算平台型公司的自身进化。
一度很长的时间内,大家都将平台型公司等同于皮包公司或者是被薅羊毛互联网公司,随着这几年市场的变化,各家平台公司的不断演进,已经在不同的业务领域有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并且已经由原来的小打小闹逐步走向台前,与原有的传统头部公司通常竞技,通过市场竞争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对于平台型公司看似即服务客户,又服务物流公司,但归根结底是服务物流公司,是否能将物流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基础要素(如车辆,人员,业务,资金,ETC,加油,税务及其他相关运营板块)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或者效益是其关键的考核指标,而这也就构建生态系统的基础,对于平台型公司能否构建基于自身业务的闭环生态系统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传统业务的合作中主要集中在业务的外包一个层面,至于其他的合作几乎没有。但接下来市场上将会出现各种维度的合作,基于司机、车辆、业务、资金等等方面,新衍生的玩法通过市场的检验,不断优化新的业务形态,打破传统业务的边界。
合作的过程是将资源进行二次配置的过程,各方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寻找合适的匹配资源进行合作,从而实现双赢或者多赢,合作的主体也不仅仅局限双方,多个主体间的合作会成为主形态。
有的合作会出现落地难,分利不均,但这并不会影响大家合作的意愿,大家会越意识到未来的市场不是一个靠个体的市场,市场化接入的合作主体和合作资源是市场竞争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大家都会成为这一趋势的推动者。
对于物流行业来说,降本增效已经说了很多年,大家还是依然坚持自己的粗放式管理习惯,对于精细化的管理首先要得到管理者的重视,只有重视精细化管理才能改变过去,并且发现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机制。
什么是精细化管理,例如如何评估一台中置轴的运营情况?粗放一点就是一个的营收,利润或者里程数,而精细化要进一步了解营收的构成,车辆实际运营了多少天?运营了多少个完整的线路?合计运输了多少的车辆?这个营收对应的里程数是多少?而这些指标的了解只是第一步,如何提升各个指标才是关键,并且要做到持续优化。
精细化管理是降本的最好手段,例如油费的控制,百公里油耗是否合理,车辆和司机的问题外是否可以通过油价上解决,如何拿到折扣最低的返点,或者如何找到价格较低的油站等,市场上现在已经有很多的解决方案要优于物流公司自己的管理方式,术业有专攻,也学会合理借用优势资源。
原有的传统的市场竞争相对来说更多是同行间的竞争或者专线公司间的竞争,随着市场逐步的成长,新的资源会进入这一细分市场,给原有玩家带来一定冲击,避免不了会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
铁路运输在商品车业务上已经抢占了不少传统公路运输的业务份额,大背景之下的公路运输也只能接受,而对于零担业务铁路运输也一直做着各种的尝试,通过不断的协调铁路资源和优化运营线路,解决前后端的配送问题,在价格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扩张自己的业务。
零担业务中二手车业务是重点,车辆本身就是交通工具,通过代驾(地跑)的方式同样可以完成车辆运输的需求,所以很多代驾公司的业务板块也延伸过来,跨区域的配送,在时效上要明显高于公路运输,个别线路反而价格优势也很明显,再有原来的救援车资源也开始有策略的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来,这些新的资源是竞争同样也是合作,需要合理对待。
物流行业从15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被称为“黄金十年”的开启,吸引了大批资本的投入这个快车道。现阶段在信息平台、整车、零担、冷链等物流细分领域已经都成长出了头部公司,而汽车物流这个赛道也同样不会被资本放过,最近两年已经先后有数家平台型公司拿到资本的早期投资。
资本的驱动势必会加速市场竞争过程的优胜劣汰,如何在这一轮洗牌中在保持住原有业务的基础上能借势完成进一步的市场扩张应该是各家公司管理者着重思考的,如果以守为攻将很快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自己的原有位置。
拥抱新的机会,迎合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态,进一步夯实自身的业务同时,在资本加码推进市场重构的过程中带来的机遇也许大于挑战。
趋势十因为不确定性不能准确的说是趋势,这里说的劣币驱逐良币,是指违规运输工具上路带来的市场竞争,这里的不确定性还有政府相关部门监管的尺度或者态度问题带来的变数。
GB-1589(2016)实施后,在18年7月1日后不在允许违规的车辆运输车上路,原有14位板全都退出历史舞台,当年的“大怪”“二怪”都成了故事,主营车辆变成了中置轴和改造后的7位板,但是20年下半年开始市场陆续出现14位板上路的现象,给市场其他的从业者带来了一定压力。
接下来会有两种可能性,政府监管从严,打压这个势头对市场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如果监管宽松将会带来“跟风”玩家,导致行业性行为,最终劣币驱逐良币,走向哪个方向,现在不好判断。
乐观看待未来,悲观对待当下,疫情将不不在是不确定性因素,将以常态化的确定性因素进行考量,跑车建议以一个稳健的心态,关注市场发展,开拓思维,修炼“内功”抓住新机遇,实现公司业务的更进一步。
2021年汽车物流零担业务十大趋势
宁波物流公司|绍兴物流公司|物流公司排名|苏州物流公司|物流公司电话|天津物流公司|深圳物流公司|杭州物流公司|东莞物流公司|北京物流公司